王学明:应读懂教师罢工背后的民意诉求

19.11.2014  12:58

  11月17日,黑龙江肇东市出现了教师罢课事件。因为工资相关问题,全市教师两次写联名信,请求相关部门解决工资低、克扣养老保险等问题。维权教师称,联名写信的教师涉及该市中小学,几千人。18日,澎湃新闻从肇东市委办公室了解到,肇东市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教师反映工资等问题答复意见》,称因为肇东未被列入艰苦边远地区市(县)行列,所以教师未能拿到相关补贴。同时,罢课事件是教师对上级政策和肇东市的执行政策情况不了解,产生误解才导致的。(11月18日中国青年网)

  每每看到教师罢课维权的新闻,笔者内心总会产生一丝心酸。教师这个行业,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而对一些地方的教师而言偏低的待遇却让他们寻不到一点幸福感。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能够深深感受到那种对教育全身心付出的艰苦,教育好学生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有时辛勤的付出却与回报不成正比,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拿着比他人低的工资,这或许也正是教师集体罢工维权的原因所在。

  近些年来,地方教师罢工维权的新闻屡见报端。2013年3月,重庆工商大学发生一起数百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一度至少有300名教师聚集在该校一处校门高唱国歌,引发学校内外一片哗然。2014年4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10多个乡镇、逾千名学校教师8日起疑因被克扣工资,全体罢课并大举上街游行抗议,争取同工同酬,并要求补齐薪酬差额……纵观这些教师罢工维权事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教师之所以采取集体罢课的极端方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呼声被忽视,而通过正常的渠道又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报道中,发生在黑龙江肇东市的教师罢课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事发前,该地的教师曾两次给地方政府写联名诉求书反映情况,教师代表也和市里的相关部门谈判过,但正常的渠道最终没让问题解决,这才上演了8000教师集体罢工的一幕。

  按照肇东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说法,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教师对上级政策和肇东市的执行政策情况不了解,才产生误解。笔者认为,工作人员的解释恰恰暴漏了地方政府工作的疏漏。正是地方政策从上往下传达时,相关部门向一线教师的宣传和解释不到位,才造成了误解。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假如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心平气和地和一线教师坐下来沟通一下,听听教师们的意见,恐怕事情也不会发展成这种境况。如今,好多地方在处理教师罢工事件时,往往采取高压态势,总是把事情捂着盖着,生怕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然而结果只能是让事情越来越糟。

  一线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教书育人离不开他们,正是教师们一点一滴的付出,才有了今日教育事业之辉煌。我们应该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对于提升教师待遇的呼声是越来越高,在一些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在如何切实保障教师待遇上下工夫。只有让教师待遇上去了,才能让教师留得住,才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