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无证黑作坊泛滥折射监管空白

20.08.2014  13:04

  网上的热门外卖餐厅,在现实中却无牌无证、地址虚构,凭借网络接单——腻心外卖从黑作坊送出成了写字楼白领的午餐。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中,有店家说,网站销售员主动上门拉业务,多交几千元就能上排行榜。也有店家说,不怕被曝光,与别人共用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也能顺利过关。(8月19日《钱江晚报》)

  现实生活中,众多食品安全问题往往都呈现出监管比媒体“慢半拍”的现象。报道中,若不是记者通过亲身探访,恐怕这些无牌无证、地址虚构、凭借网络接单的黑作坊还将会大行其道。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饮食安全问题永远都是关系民生领域的大事。笔者在想,倘若当地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向记者一样深入调查一番,恐怕这些黑作坊也不会这么肆无忌惮。从这一层面讲,无证黑作坊泛滥何尝不是监管部门的一种懒政呢?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有存在很大差距。执法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也不对称。并且执法部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太轻,再加上监管失职责任追究机制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顶风作案,公然与《食品安全法》叫板。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需要用严刑峻法惩治食品犯罪,既要打击日益猖狂的违法者,加大违法成本,又要严厉查处失职渎职的执法者,强化食品安全执法水平;其二,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及时揭露食品安全事件,执法部门再对曝光事件进行穷追猛打;其三,应尽快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动员全民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检举揭发。笔者相信,通过媒体和公众的共同监督,再加上执法部门责任的落实,定会把好食品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