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逗贫暗藏玄机 艺人想人前幽默必须多付出

15.05.2015  19:27

  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今晚将播出最新一期,这档真人秀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节目。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因为众星在节目中不惜牺牲形象敢自黑、搞笑。

  过去娱乐圈中的明星们皆是以高贵冷艳为荣,然而现在越来越多原本高冷的明星走下“神坛”,走起“接地气”路线,甚至不惜自黑、自毁形象以博得关注。随着《奔跑吧兄弟》等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这股风愈演愈烈。

  这样博取眼球,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用功过度,那明星们修行了“几千年”的道行就真的前功尽弃了。法晚记者分兵几路,与资深的演员、经纪人、公关人员等业内人士讨论“明星到底如何把握从高冷到逗贫”。

   他们把“”玩成了标签

   朝着“搞笑男神”的道路狂奔

  ·邓超· 知名演员 代表作《中国合伙人》《分手大师

  “谐星”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错误的、未经深思熟虑的定位,其实这只是我的冰山一角(笑)。

  很多观众会觉得为什么邓超从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变成这样?为什么从男神变的这么搞笑?其实这就是我的专业而已。在面对我的专业的时候,有我的专业属性,这也可以回答之前关于个人标签的问题。永远用专业的东西要求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我觉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贱人,我们只是通过不同的渠道,让他出来,大家相互握手和拥抱。同样的,每个人心里也住着同样的正能量战士,他在不同的场合和渠道也会出来拥抱和握手。就像艺术的门类一样,它是多元化的。我们和观众的关系,通过不同的平台,有戏剧的,有综艺的,有电影的,有舞台的,其实载体不同,传播途径不同,但都是多元化在相互拥抱和握手。

  其实,艺术就是多元化的。我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有时候会尝试做演员,有时候在尝试做导演,我也在尝试做一个综艺的MC(主持人、调动气氛的人)。这就是我对我的工作、我的人生的一个探索。我会觉得:“那个有意思”,我就会去做。

  我不懂得怎么营销自己的个人形象,从来都不懂,我只知道怎么去享受我的工作和生活。

  关于“男神”和“逗贫”,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兼得的,是可以自由转换的,但是我更爱后者,我觉得更亲切。

  我觉得从我决定不装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这样想,我就想社会啊行业啊会给人太多的枷锁,会给人很多看不清看不见的东西。当自己慢慢成熟以后,决定自己真正的快乐来源之后,就是观众对你的认可。不管你是逗着让大家快乐,还是哭着让大家思考,我觉得其实是一样的。我当然未来也想做一个“搞笑男神”。

   我在“”那个叫包贝尔的人

  ·包贝尔· 新“跑男” 代表作《画壁

  真人秀最有魅力的一点就是艺人不再高高在上,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艺人也不像想象的这么完美”,我们也有缺点暴露在观众面前。我想这才是观众真的想看到的我们——真实、可爱。

  作为艺人,我也有这样的担心,我被观众看得越来越多,我的形象已经脱离原来他们认知的在角色中的包贝尔。我的困扰是我再塑造形象观众会不会不信啦,“我再演谁观众都觉得那个人是跑男里的包贝尔。

  其实就观众以往的印象来说,包贝尔是个会说段子的高手,但段子有的时候是需要智慧的,我不是那种张口就来幽默的人,我要想很久。其实你们每回看到我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好玩的地方都是我研究好久才这么去做的。真人秀不一样,真人秀其实更多的是即时的反应,是对当下的快乐反应的能力,这是和演电视剧电影的差别。

  观众除了从影视剧中认识我,还有一个平台是微博,而微博作为一个公众平台,我的开心会影响一堆人。我曾尝试发一个“我今天好难过”,你就会看到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我今天也很难过。”如果我发一个“我今天遇到一个困难,但我想我能克服”,随之又有网友留言:“嗯!我也行。”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很多人。在这样的公众平台中,我作为艺人更愿意传达一下让观众高兴的事儿,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挺好。

  作为艺人的包贝尔,更愿意让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搞笑的形象,其实我也想当偶像,可能自身条件达不到吧!(笑)

  我觉得真正的包贝尔生活在朋友圈当中,那里有我的喜怒哀乐,其实真实的我是很内向不善于交际的。

   ”的背后是粉丝经济

   要想在人前幽默 必须人后多受罪

  ·古静文· 公关公司经理

  每做一场发布会前,最忙碌的就是艺人团队和发布会策划组的对接会议。有的时候为了能让艺人在镜头前展现得完美无缺,这样的对接会议很有可能开八个小时以上,从现场逻辑到主持人台词及艺人表现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有的时候为了能够完美地展现策划好的一切,经纪团队可以提前将台词写好,尽量让艺人背下来。谁的台词功力好坏、演技如何,从发布会上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比如明星想要走搞笑路线,现场少不了主持人的配合。艺人和主持人的角色就好似“说相声”,一个捧一个逗有来有去,只有特别出色的主持人才能达到既定效果。宣传公司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好营销不如艺人好演技”。其实这也在考验着艺人和主持人的临场反应,因为临到发布会前一个小时,艺人和主持人才能见面“对词”。艺人要想在人前幽默,必须人后多受罪。

   任性营销没特色 小鲜肉不适合搞笑

  ·简单· 资深经纪人

  艺人定位应是经纪公司给予艺人标签化的设计,但大部分国内艺人很少听从经纪团队的定位,基本上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些标签化的定位也是后期宣传随着舆论走向,升发出来再进行标签化宣传。一些真正懂得营销、定位自己形象的艺人现在早已成为娱乐圈一线明星。

  艺人工作室“一言堂”、过于任性已成为部分艺人营销没有起色的主要原因。

  对于艺人应该走亲民路线还是偶像路线,要根据不同时期定位而去设定,例如已经较有名气的艺人通过综艺节目或线下活动,可以走下偶像神坛越来越亲民,经纪团队主要想满足粉丝对于偶像的猎奇心理,更好地生发粉丝经济。

  但是部分“小鲜肉”偶像并不适合“搞笑路线”。这类偶像的定位现阶段公司依旧让其保持足够的神秘感,吊足粉丝胃口,才能吸引青春期的年轻粉丝。但是艺人自身通过新媒体与粉丝互动,如今也成为艺人营销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在微博留言板回复网友留言,或调侃或真心均可达到收拢人心的效果。

  总之,经纪公司对于不同艺人的定位主要是根据艺人自身特质及性格所决定的。

   切忌都走“一条路” 专注性格闪光点

  崔晓晨 资深媒体人

  艺人能走下“神坛”抛弃“男神”、“女神”的标签,把自己解放出来当属不易,因为这个行业依旧是偶像当道。艺人平日里甩两个段子,表现一下幽默感会增加观众对他们的好感,但切记这条路走不好就会将自己以前树立的良好形象彻底颠覆。

  即便男神、女神愿意让自己的“真性情”释放,但“逗贫”类型艺人观众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我个人认为明星区别于普通人的是一定会有他的性格闪光点,众多艺人都走“一条路”也未必是好事。

  莫要让“耍贫”变成娱乐圈人人都争抢的标签。都跑去“说相声”,你让郭德纲干啥去啊?(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