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高考季,唱响“爱心护考”主旋律

06.06.2014  10:46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如约而至,这段时间里关于“爱心护考”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为了给广大考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应考环境,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为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保驾护航。更难得的是,一些市民也纷纷加入到了“爱心护考”的大军当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参加高考的学生提供便利。其实,高考已不仅是考生及其家长的事,更是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因此,关爱考生,为考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笔者所在的家乡漯河也在行动着,全市各部门和市民都积极投身于“爱心护考”的队伍当中。环保部门开始了高考期间的专项环境整治工作,加大了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为了不让考生过于紧张,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凡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可以先考试后证明;公交公司开辟了免费送考专线,只要考生提供高考准考证,即可免费乘坐指定的公交车;城管执法部门在每个考点派驻了执法队员巡查,定点值守,为考生创造温馨的考试环境;相关媒体也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爱心送考服务队,为考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一些市民还积极报名,在考场附近设立咨询台,为考生指路……

  透过地方相关部门和市民做得这些事件,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所散发出来的文明气息。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市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互助、友爱的志愿精神,让他人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快乐,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友好。从这一层面讲,市民们参与“爱心护考”的过程,也是享受快乐、彰显文明的过程。试想,这种风尚一旦成为城市主旋律,那么就会有更多更多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积极投入到这类“爱心护考”活动中来。而传递爱心的人越多,享受爱心的人也越多。因此,这类“爱心助考”无疑是构建和谐、文明城市的最强音。

  其实,“爱心护考”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也何尝不是一道检测城市文明的考题呢?它考验的是我们城市的每一位公民。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爱心护考”,让这种大爱之风延续下去,那么我们的城市将会更加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