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龙:和尚酒驾冲撞的不止清规戒律

12.05.2014  11:21

  5月8日晚温州交警某特勤中队设卡查酒驾,逮到不少酒后驾驶者,其中有一位酒驾司机潘某身份特殊,在永嘉本地某寺庙里当和尚。当天晚上,他与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起某小饭馆里吃饭,因为谈得高兴,一时间竟然忘了清规戒律,喝了1瓶多的啤酒。(5月10日新华网)

  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和尚绝非普通人,因为身份的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生活圈,他们接受世人布施,但也有有众多的清规戒律的约束,他们清苦但是内心境界高深……可是现在这一切完全变了,和尚,再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和尚了。和尚开豪车了,和尚吃酒了,和尚结婚了……5月8日,温州的和尚更是开豪车酒驾,对于潘某自己来说可能只是冲撞了清规戒律,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和尚冲撞了我们的内心和价值观。

  在市场化的寺院经济中,每一个和尚都成了“业务员”,他们出去为企业或者个人开光、祈福,为某某大型活动祈祷,据传言国有银行每年也要也会找当地的寺庙僧人进行开光。当然,每一次的外出必然收入不菲。2013年夏天,笔者所在的企业也要进行一个开光仪式,对方的出场费是起步价3万元,另外每位僧人出场费还得1.5万元。也难怪现在的和尚都开豪车了。

  当今的和尚只是个名词而已,或者说只是个职业而已。他们抛头露面,再也不需要循规蹈矩,而往往每一次亮相都能吸引世人瞩目。和尚怎么变成这样了?在人们久而久之的见怪不怪里,和尚正在走自己的路,赚大家的钱。曾经的老实巴交的和尚,如今却可以动动嘴念念经就可以“红包拿来”,很多人心理的别扭正是在这里。

  和尚做着与文化内涵相违背的事情,这样的格格不入如何才能做好文化使者的身份?和尚真的没有清规戒律了吗?那么和尚除了一身衣裳和一个光头以外他们还能代表什么?他们的存在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给企业开光?与时俱进的和尚们留给我们无数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