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持续火爆 预约票仍十分“抢手”

21.03.2016  09:57

参观名额从每天1000人增加到5000人  

        3月19日——20日,是《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迎来的第三个双休日参观高峰。尽管目前个人参观名额从此前的每天1000人增加到5000人,但依然火爆非常。

        预约票依然十分“抢手  

        自3月2日开幕以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直备受青睐。据首都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不少人赶早来到首都博物馆排队等候,绝大部分都是冲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而来。当日上午,由于观众不断增加,首博工作人员一度进行入馆分流,将一半的观众带至东门团体入口处入场,加快观众进场速度。

        此外,从3月19日开始,《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两大特展将每日限流观众量扩至5000人,只接受个人观众预约,不再接受团体预约。除周一闭馆外,首博每天上午9点会准时开门迎接观众。尽管参观人数“扩容”,但预约票依旧十分“抢手”,记者登录首博官网预约通道看到,截至3月27日,除3月24、25日这种工作日仍有少量名额之外,其他时间都是早已满额。

        展览展现皇家气度  

        据《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设计师李光远介绍,此次展览的形式设计融入了建筑学、艺术形式、科学技术等设计思维。在设计中尝试使用传统陈列与新风格的结合,回避了传统汉墓展览中以中性色调及大面积的黑红色块营造的墓室氛围,使用高纯度的色块、通顶的大尺度图版、高精度的投影灯、阵列的独立展柜群构成展览元素。借鉴西方博物馆精品文物的展示手段,产生新的视觉风格。

        在他看来,海昏侯墓是研究汉代列侯墓的重要依据,包括墓室空间、规制、器物的造型、装饰等,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汉代风貌。以海昏侯国考古为专题的特色展览,在形式设计新风格的基础上仍符合“汉风美”,既局部反映器物的美,又体现那个时代的皇家气势。由于展览的特殊性,即部分文物尚处于解读过程中,文物的解读内容少于同类展览,所以在本次特展的设计中更加重视体现空间、灯光和展线,力图简化语言。用隐藏的效果,如灯光效果、积木组合效果、有设计感的文物陈列效果、器物纹饰的提取来解读刘贺的人生命运。

        楚辞中“飞朱鸟使先驱兮”,即“朱雀神鸟,为我先导”。序厅选择朱雀图案为开篇,正有导引之意。观众在序厅可以看到五处朱雀图案:一处于序厅正面圆形背光,统领整个序厅;二处、三处于序厅正中顶部的吊装透光图片,来自车马器的错金图案;四处、五处于远端的投影灯,引导观众走入“展线”。整个展线自始至终保持远端的视觉通透,是展览设计中想重点传达给观众的空间语言。在序厅以外可以透过序厅看到金器区,在惊现侯国区可以透过编钟柜看到礼乐宴飨,在金器区可以透过车马器柜看到生活风尚区,结尾处最后一单元直接通透至展厅以外。展线一气贯穿,远近皆可观,层次鲜明。

        内棺将继续进行清理  

        3月2日公布的刘贺玉印成为最直接揭示墓主身份的实物证明。但该文物目前仍然在内棺之中,没有被提取。据了解,内棺考古发掘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后,由于主椁室曾经发生过坍塌,导致内棺被压导致变形,其中的文物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工作人员虽然打开内棺盖板,却无法直接进行提取。

        专家表示,目前考古人员在完成消毒工作后,还要先判断文物原先的空间关系、粘连关系和挤压关系,理清文物叠压层次,拟定清理方案,才能进行文物的逐步提取。据初步判断,内棺文物保存完整,除了被玉器盖住的遗骸外,四周都摆放了玉璧。遗骸头部位置还有贴金漆箱。遗骸下放着包金丝缕琉璃席,席上则有整齐排列的多组金饼。(首席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