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以最高票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8.05.2016  00:08
海昏侯墓以最高票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上饶之窗
海昏侯墓以最高票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上饶之窗
海昏侯墓以最高票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上饶之窗
海昏侯墓以最高票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上饶之窗
海昏侯墓以最高票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5月16日下午,从北京传来喜讯,经过层层角逐,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以最高票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专家认为,这个发掘项目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整个考古调查、钻探及发掘过程的系统性,二是墓主人刘贺身份的独特性,三是发掘之后社会宣传的广泛性。

  当天,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在北京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考古领队杨军。他认为,在考古中运用新理念与新技术,也是海昏侯墓高票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原因。

  考古工作者在一丝不苟地清理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等文物。

  海昏侯墓发掘出记载有孔子生平和身高的珍贵文字。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现场。

  海昏侯墓出土虫珀。

  出土的戈。

  刘贺墓成为“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5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25个入围项目领队和汇报人、终评会的评委、来自全国的考古人及参加旁听的学者和考古爱好者齐聚,一起见证全国十大重要的考古新发现的产生。

  这次入围名单,“网红”太多,海昏侯墓、三星堆遗址、广富林遗址、丹东一号……竞争异常激烈。最终,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终极PK,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以最高票数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6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发布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除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外,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按时代排列)的还有: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呈现三大特点 在国内独一无二

  2011年至今,历时5年时间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成果。该墓的发掘不仅屡登各家媒体头条,今年年初也成功跻身“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林。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这个发掘项目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整个考古调查、钻探及发掘过程的系统性,二是墓主人刘贺身份的独特性,三是发掘之后社会宣传的广泛性。

  专家认为,刘贺是西汉一个身份独特、经历坎坷(从昌邑、长安到海昏,历经诸侯王、皇帝、列侯)的特殊人物,他的墓葬在幸运地躲过了盗掘之后公之于众。侯国城址,完整的墓园,完备的祭祀和陪葬体系,结构严谨、品类繁多、异常精美的随葬品以及珍贵的文献资料,使我们有幸可以身临其境般感受西汉高级贵族生前的奢华生活、身后的复杂葬制以及地方诸侯与中央的关系。

  考古领队杨军:新理念与新技术功不可没

  16日下午,本报第一时间连线了正在北京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考古领队杨军。

  “评审会之前我们就预料到海昏侯墓应该会高票当选,但是在现场听到这个消息还是非常激动!”杨军告诉记者,长达5年的海昏侯墓考古项目,每一位参与考古的工作人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杨军看来,海昏侯墓能够高票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主要是因为在考古中运用了新理念与新技术。

  海昏侯墓的考古,集中了目前国内最前沿的考古技术,三维复原、X光等已是常备技术,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高新科技也频频亮相,过去仅在航空领域使用的低氧舱技术也在此次考古中率先运用。考古过程中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展示的含金量。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从3000项目中脱颖而出不容易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告诉记者,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能够从全国3000多个项目中进入初评、终评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在这份十大名单中,我们能明显看到,先秦考古项目占多数,而海昏侯墓作为秦汉以后的考古项目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这个考古项目的人力、物力投入非常强大,历经5年的发掘,真实揭示了西汉时期的独特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海昏侯墓作为非常罕见的标准式的汉代列侯墓,具有以往发现的秦汉墓所不具有的新特点。”

  “这次评选的考古新发现,‘新’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也是海昏侯墓的特色。”徐长青表示,作为进入公众视野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通过媒体与考古人员的共同努力,让这个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充分调动公众的关注热情与好奇心,对于推动江西公众考古的开展、观众与文物的良性互动具有积极意义。今后,在这方面,江西还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江西部分考古大发现

  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

  丰城洪州窑窑址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

  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2002年十大考古发现

  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2003年十大考古发现

  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2007年十大考古发现

  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

  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2013年十大考古发现

  “十大考古新发现”牛在哪?

  从1990年开始,每个年度举行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在考古行业内和社会公众中的关注度、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体现我国考古工作最高水平的专业评选和推介活动,也被称为中国考古成就的“奥斯卡奖”。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评选要求考古发现在学术上有突破性意义,强调调查与发掘程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鼓励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强调发掘过程中及发觉后遗址、遗迹和出土文物的保护等。

  还获首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

  另悉,5月16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评审委员会经评选,产生首届“金尊奖”获奖建议名单。14个项目荣获首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并进行公示。我省申报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榜上有名。

  刘贺身体早衰源于江南“湿气”?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跻身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这座大墓的考古发掘还在继续,而围绕刘贺身上的不少谜团仍然待解。

  有专家认为,刘贺身体早衰和江南“湿气”有关,墓中出土的酒器及一些相关食物,可能与抵御风寒及疾病的治疗有着密切联系。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海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刚认为,最终使得刘贺走向死亡之路的疾病,很可能是因风湿、风寒而引起的肢体不遂及肺、肾等方面的病症。

  目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正在对刘贺头部发现的牙齿进行DNA检测,并提取了上肢、下肢遗骸的少量样品标本,进行体质人类学、病理学和食性学的研究,有望揭开海昏侯刘贺的死亡之谜。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 图/江南都市报记者许南平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