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剑东教授走进江西人文大讲堂

17.12.2013  14:54

 

 

     

                      12月12日上午,由江西日报主办的“江西人文大讲坛”第四讲在江西日报大厦报告厅开讲。副校长易剑东教授受邀以《三业(产业、专业、职业)匹配视野下江西高等教育的选择》为题做了一堂精彩的报告。江西财大、南昌大学等高校师生纷纷慕名而来,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       易剑东根据自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的经历和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调研成果,从中外差异、国内对比、古今发展等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指出,国民经济、高等教育、职业市场之间存在紧密的匹配和顺应关系,个人在其中则可实现跨越。江西的重点产业规划、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就业市场三者之间尚未实现科学合理的匹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迫切需求。江西古代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曾经辉煌无限,进士数量高达全国的10.99%,但近代因为商道改道、战争摧残、庚子赔款支出、厘金和税收剥夺等进入了沉痛的阶段,现代因为农业定位、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外流等出现了些许尴尬。易剑东指出,当前江西要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建立三业匹配和顺应体制,可以从高等教育改革来需求突破口。       易剑东认为近年来江苏、湖北等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是同步共协的,江西虽有不小的进步,但差距仍然很大。必须加紧学习,尽快赶超。       易剑东通过引用邵鸿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教育仍然是江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任务”,指出现行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易剑东认为美国大学具有学生为本、教学为基、研究为源、制度为魂、创新为要、技能为王等六个显著特点。他指出,要想让我们的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具备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必须改变目前有些松散、慵懒、随意的教学状态,真正让学生在可能有些痛苦的参与和体验中去体会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乐趣与成就感。       随后,易剑东以一篇《一个北大女孩眼中的七彩江西》的文章,细数江西三业发展与高校教育的优势和美好前景,言语中满含自豪与期盼。       在互动环节中,易剑东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寄语那些仍对大学生活有些迷茫的同学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确定自己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大学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涯,做一个积极、乐观、有思想的大学生。       江西人文大讲堂由江西日报社主办,旨在以宽广纵深的人文视野,汇聚省内外名师名家,不断推出紧扣时代脉动、人文底蕴深厚、思想内涵深刻的系列讲座,力求思想性、学术性、启发性、前瞻性,致力打造成江西最有影响的传播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文化平台。江西人文大讲堂分别邀请了省博物馆原馆长、著名的青铜器考古鉴宝专家彭适凡,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等主讲。我校副校长易剑东应邀作为第四讲主讲。(文/马明、庞炜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