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再燎原

10.12.2015  04:19

永新是著名的‘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发生地。全县森林覆盖率70.8%,是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而人均耕地只有0.95亩。如何在保障发展与保护生态中实现双赢?一直是个‘两难’问题。无节制扩张、牺牲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否则无法向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的老区人民一个交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可行路径是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该县周日红副县长介绍。

近年来,永新立足山多地少县情,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工业上山’、‘居民上楼’、‘农民上坡’三大工程作为先手棋,拉开了节地帷幕,随着后续叠加政策的稳步跟进,节地理念呈星火燎原之势植根于老区人民的认知和行动中,打造出了自己的节地样板……现在,各类建设对占用耕地不再肆无忌惮了,群众保护耕地意识主动自觉了,城乡变美、变精致了,企业不再圈地谋利、随意排污了,通过集中布局、集聚发展,还大大降低了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周日红副县长算着节地账。

因地施策:“工业上山”、“居民上楼”、“农民上坡

园区建设必须为优质耕地绕道!不能赢在一时、输掉长远。”这是工业园区设立之初县委、县政府经反复论证商榷后对规划建设部门定下的“铁律”。

工业园区是‘赶着’上山的。”该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彭佐旭指着航拍影像图这样说。航拍图上工业园区呈条状镶嵌在一片绿影中,傍绿色而建、绕网格而走。“绿色是山地,网格是耕地,整个园区规划建设近4平方公里,而占用耕地只有290亩。如果当初工业园区急功近利在城郊就近而建,势必将占用大量耕地,耕保压力不敢想像。”彭佐旭座认真解释。目前,该县工业园区形成了六大产业基地,2014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税收1.54亿元,集聚效益明显。

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该县大力推进“居民上楼”,城区征地拆迁不再实行等面积异地安置,推行商品住房集中安置,突破了以往拆迁安置拆东建西重复建设模式。为让居民主动上楼,该县建立了留地安置、留物业安置、养老医疗、就业创业等多元保障机制,解决了征地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为优化城市布局,对城区11宗停产、搬迁改制企业,主动让利,均衡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提升了企业参与旧城改造的积极性,消除了工业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交错的错位格局。

村在坡上、屋在林中、人在绿荫……”这样美不胜收的景象在“农民上坡”示范点随处可见。“比起原先村里弯曲狭窄的小巷、低矮脏乱的舍屋,在这里我们住上了与城里小区一样的房子,有山有水,环境比城里还好。”烟阁乡后湖村驼背岭村民吴青秀指着一排排整齐划一、依山傍水而建的住房情不自禁地感叹。

2012年以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利用荒山荒坡大力推进“农民上坡”安居工程。为让农民“上得去、住得下”,采取“先筑巢后引凤”模式,县、乡财政倾囊支持,捆绑整合涉农资金,不用群众一分钱,解决了项目区道路、土地平整、水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前期建设,并优先次序安排用地指标,农民上坡建房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农民上坡”既规范了建房管理,又保护了耕地,并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强助力,走出了一条“多赢”之路。

精准调控:政策“”地、空间“”地、挖潜“”地

严把用地准入门槛,政策约束“”地。对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生态环保等优势产业、新业态项目优先供地,对环评不达标的坚决不予立项,对低端产业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园区。入园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15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达到1.0以上、亩均税收达到10万元/亩以上。对新引进投资大、超过150亩用地规模的企业,实行分期供地。对小微企业推行“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的供应方式,租用政府投资兴建标准厂房的,免缴租金2年。

延伸空间,向空中“”地。近年来,县财政投入1.5亿元,在工业园区铜制品基地建成15栋标准厂房并已入驻企业,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等于向天“”地100亩。通过民间融资和采取BT模式,在返乡创业园建成3层以上标准厂房9.5万平方米,等于向天“”地95亩。企业投资兴建标准(多层)厂房的,在省、市财政补助基础上,县财政再按每平方米30元进行补助,对所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减半收取,免征城市建设配套服务费,并与建筑安装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多税种挂钩。

释放政策红利,让不少企业纷纷向空中“”地。“投资兴建标准厂房大有‘利’图,现在圈占土地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广东客商刘亮崧投资达2亿元,在园区建设了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3万平方米宿舍。

该县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对投入少、产效低下停产或半停产的,进行收回置换,易主盘活;对达不到产出标准的,督促自主升级改造;对主动增资技改提高投资强度、增加容积率扩大优化产能的,不再收取土地出让价款;因企业自身原因,闲置土地两年以上或停止开发建设1年以上的,坚决予以收回。共盘活低效土地15宗,面积504.5亩,重新安排15家。原润硕丝绸的56.2亩闲置土地经“腾笼换鸟”后,由投资3.2亿元的建兴丝绸“入驻”盘活;达胜纺织在原鸿运塑胶的土地上发展壮大,成为年纳税百万元的企业……

主动求变:创新执法、综合整治、集约流转

2014年,该县向社会聘请30名退伍军人,整合部门执法力量,组建综合执法队,联手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并在全市率先推行国土移动执法,快速准确判违制违查违,持续保持了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建房高压态势。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连续四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为守住耕地红线,按照“试点先行、梯度推进”的原则,推进界桩管控基本农田,选择公路沿线、居民集聚区等易被占用区域,用界桩圈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万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怀忠镇新居村村民刘洪尤、虹桥村村民肖积和等主动向工作人员说:“用这种直观明了的方式保护我们的良田,界桩就是高压线,以后谁也不敢想建就建、想挖就挖了。

近年来,该县先后实施了4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0个土地开发项目,投入资金9321.4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6037.9万元,新增耕地12950.8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7.54万亩。为落实耕种、避免撂荒,构建了“先租后建”土地开发新模式,种植企业或大户可全程参与项目建设,按规划和耕种要求实施。

为提升耕地产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要效益,共流转耕地4.3万亩,培育扶持种粮大户153户。 “如果按照每百斤120元的保底价,除去成本,一年可赚160多万元。”全国种粮大户黄培龙在沙市、里田等5个乡镇,租赁流转土地9700多亩。

烟阁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总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面积4275亩,采取“公司+示范园+农民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辐射带动1800余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种植,省委强卫书记用“起点高、规划好、模式新”九个字予以了高度评价。

该县连续多年获得土地管理工作和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县。2015年,该县首次入围参加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