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修河杏花香 永修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22.04.2015  12:27

  李爱兵 郑文斌 江西日报记者 刘美春

  一栋栋农家小院优雅别致,一条条水泥路进村入户,一个个蔬菜大棚集中连片……漫步永修县乡村,村民忙里忙外笑逐颜开,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春之气息。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民生保障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核心,推进精准扶贫模式,把村庄整治、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去年,该县完成减贫人口2690人。

  村庄整治“”出幸福生活

  芳菲四月,走进九合乡红光村,只见青山环绕村庄,池塘清澈见底,休闲广场设施齐备,厕所、猪栏修葺一新,昔日贫困山村焕发出全新容颜。“多亏了扶贫政策好,我们的居住环境才得到改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红光村农民张善云高兴地说。被张善云津津乐道的新生活,正在该县19个贫困村中逐步实现。

  近年来,该县找准扶贫开发着力点,把移民示范村和扶贫村庄整治点列入省、市新农村建设点,帮助村民改造危房、改水、改厕、拆除破旧空房,改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打造扶贫和移民生态新村。注重村庄文化建设,在贫困和移民村建村民活动室、文化长廊,向村民传播惠农政策和特色种养知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村民致富本领。去年,该县投入资金816万元,建设移民示范点18个,5000名村民受益;投入扶贫资金770万元,整治扶贫村24个,惠泽5213名村民。其中,梅棠镇田埠村、白槎镇大塘老屋村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移民示范村;马口镇爱华村、九合乡红光村成为贫困村村庄整治示范点。

  产业扶贫“”出美好日子

  “合作社建新的肉兔养殖场时,缺少资金,好在县扶贫部门帮我争取了扶贫项目,占地160亩的新养殖场得以顺利开工建设。”4月13日,永修艾城养兔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季玉真边指导工人搭建养兔场钢构大棚,边介绍道。在政府的帮扶下,她的养兔合作社“裂变式”发展,去年出栏商品兔10万多只,总销售收入600万元,带动周边123户农民靠养兔奔上小康路。而这,只是永修产业化扶贫的一个画面。

  为找准精准扶贫的出路,该县稳步推进产业化扶贫,找准扶贫对象,摸清贫困原因,对贫困家庭6054户建档立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从“漫灌”转向“滴灌”。 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理念,该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水蜜桃、柑橘、油茶、肉兔等特色种养业,构建“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为移民和贫困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破解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瓶颈。据统计,去年,该县整合各类资金2003.25万元,重点发展68个产业扶贫项目,打造了柘林镇易家河新村、八角岭垦殖场茶林分场优质葡萄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扶持艾城镇贫困户发展养鸭、养兔产业、滩溪镇发展山羊产业、燕坊镇发展太空草莓产业、马口镇发展油茶产业等,产业扶贫正释放出巨大能量。

  智力扶贫“”出崭新出路

  “通过培训,我掌握了汽车修理技术,目前在南昌一家汽修厂上班,每月工资有4000元。”立新乡岭南村农民熊细金原来因无一技之长,外出找工作屡屡碰壁,经培训后,成了名熟练的汽车维修技工。这是永修扶贫培训“雨露计划”架起了他就业的桥梁。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该县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视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全面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帮贫困村民解决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的问题。该县把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到乡村,跟踪了解各地培训任务落实情况。严格奖惩措施,该县将“雨露计划”培训列入对乡镇年终扶贫移民工作考评内容,对完成任务好的乡、村表彰奖励,激发贫困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同时,加强跟踪问效,该县与参加“九江扶贫特色班”的学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学员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确保“雨露计划”培训富有成效。

  去年以来,该县向九江技工学校、深圳技师学院输送贫困村民百余人,举办四期移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移民800多人,通过帮贫困村民富“脑袋”,鼓足他们的“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