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升级“政府服务”跑赢“网络焦虑”

08.01.2014  14:08

阅读背景: 为了维护公平的售票秩序,保证购票安全,12306网站将静态验证码更换为动态验证码,遏制对验证码的自动识别行为的同时,也增加了购票者识别验证码的难度,有一些网友表示晃得眼睛都花。根据网民和旅客的建议,12306网站进行了调整,更换为新版静态验证码,降低旅客的识别难度,同时保持对自动识别软件的有效防控,实现了便民性与安全性的更优平衡,受到舆论的欢迎。

验证码调整遭网友吐嘈,直指“像抽象画”,12306网站迅速采取措施,优化了更换新版静态验证码;对管理部门积极回应民意,解决问题,在调侃之余舆论更多是乐于见到。有评论指出,和往年相比,今年购票乱象纷呈,抢票依然有难度;化解网友“犯难”情绪,更离不开铁路部门贴心的公共服务。

不仅是春运领域,每逢春节临近,网络舆论场一面是充满节日喜气,一面也总是有焦躁情绪的蔓延。2013年12月1日以来,微博仅“”词频高达900万条。以“讨薪”话题为例,相关微博就超过25万条,近日发生的“郑州百余名农民工下跪讨薪”事件令网友吹嘘不已,“农民工打着白横幅下跪讨薪的一幕,让人心头平添一丝悲凉。”有媒体评论认为,政府救助机制失灵下被各方“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让弱者一步步走上屈辱讨薪之路。

化解网络戾气,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相比于一些突发舆情的临时性应对,在围绕春节这个月度,政府部门更需贴近民生需求、强化践行日常“织网为民”宗旨,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有问题找政府”的踏实与温暖。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与民生相关的各级各部门全部开设政务微博,以方便解决百姓诉求、提高网络问政档次。这一举措被媒体称赞为“迈出忧民之忧的重要一步”。

应该说,回应本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政府积极行为。只有回应,才能解惑释疑,才能与网民建立起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通道。但政府回应,也有积极的回应和消极的回应两种形式,只有前者才能使回应具有正面意义。最近,网友发帖曝光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办公室“严重超标”,辽宁大学有关人士也出面回应,称“网络曝光多有失实,书记办公室不到100平”,但当记者要求进入书记办公室实地察看,却被“书记不在家”为由婉拒。草草的舆情回应,令网友大为不满,直呼“辽大书记,敢不敢出来走两步?”。政府之言,字字句句,背后都是大写的公信与责任。倘若话语一再含糊或自作聪明,不仅不能消弭歧见,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使回应异变为回击。有什么样的底气,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回应。

回应不断变化着的公共事务,要求政府不断运用新的方式和手段加以解决。实际上,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政府回应已是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靓丽风景线。以“政府回应”词组检索,在过去一个月,相关微博已经达到17万条,政务微博立身于微博的生态,越发成为畅通官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新年以来,各地政府官员答复网友反馈不断强化,仅1月6日新增留言371条,同日新增回复则达到381条。在地方,苏州“寒山闻钟” 论坛,扎根于论坛的“阳光便民服务员”响应时效多数在1小时内,让许多具体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赢得良好政府口碑。当前,官民良性互动在这个网络世界中逐渐成型,官方更应该遵循互联网舆论规律,推进向回应型政府转型。

随着春节的临近,广大民众对公共事务的需求日趋庞大;升级政府信息发布,提高回应公众关切效率,已经是形势所需。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形象之所以问题重重,症结之一就在于搁置职责:春节临近,一些干部忘乎于年底考核完毕的轻松,给自己“放假”,急己之需、忘民所求,导致一些公共服务缺失,加剧了和群众的疏离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就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工作“紧张感”,尊重并理解社会情绪,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予以限时回应和有效解决,使“网络服务”跑赢“网络焦虑”。政府对群众诉求的每一次及时回应,都是为政府公信“培根”,常抓不懈的耕耘,社会方能孕育更多的“正能量”。(卢永春,作者系人民网舆情分析师)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