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族”:囊中羞涩回不起 屡遭催婚烦不起

26.01.2014  11:37

  2014年春节就要到来。据预测,今年的春运将有超过36亿人次完成归乡大“迁徙”。

  有人归心似箭,有人“望乡却步”。后者思念家乡却又害怕归乡,渴望团圆却又心有顾虑。这个群体,被称为“恐归族”。

  此前有网站针对1840名参与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归族”。

  “恐归族”中流传着一个段子:回家要做的事太多,可假期永远太短;亲戚朋友一大群,却似乎有三头六臂也探不完;年底各种开销大,回家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好不容易能享受单身贵族特权,却被亲友抓住“逼婚”七天。

  有网友干脆总结出了一个“过年九大怕”,怕春运、怕送礼、怕催婚都“榜上有名”。不少网友看后“掺杂着笑与泪”坦陈:条条戳中,句句辛酸。

  团圆的喜悦与生活的焦虑并存,后者在春节期间集中爆发。“恐归族”们感叹:过节,怎么就成了“过劫”?而更多的人在问:怎样让过年回归质朴的舒心和快乐?

   囊中羞涩:回不起

   【恐归者一】王香林,北京某家政公司家政人员,四川宜宾人

  “我已经八年没有回家过年了。”王香林平静地说。十年前,王香林一个人来到北京,找到目前所在的家政公司做工,丈夫是后来打工认识的同乡。夫妻俩在北京算是安顿了下来。

  “过年谁不想回家呀,可是本来就挣得不多,两个人回趟家,路费不说,加上给亲戚带点礼物,给小孩们点压岁钱,够我们好几个月工钱了。”王香林摇摇头,“这要是回家,哪回得起?

  歌里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恐归族”叹:没钱,过不起年。

  一项有611名网友参与的关于“恐归”原因的调查显示,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怕赚钱少不够用。近八成的网友表示,过年回家的花费已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其中更有15%的网友表示“回家一次,损耗半年”。

  王香林给记者算了笔“回家账”:夫妻俩来回硬座火车票约1200元;给父母亲戚约2000元;家里晚辈多,压岁钱不低于500元,其他人情开支约500元。这样算下来各项开支超过4000元。而王香林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北京大学教授佟新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关系的远近,情感的亲疏,都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消费来呈现。摒弃“脸面观”,将年味中的“金钱味”逐渐减少,还春节以朴素的情感原貌,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没“”成功:伤不起

   【恐归者二】 李行,天津某大学大四毕业生,山西太原人

  大四毕业生李行今年一点也不想回家过年。他原本打算毕业后出国,可雅思成绩并不理想,出国之路受阻,求职也遭遇今年的“难上加难就业季”,目前工作还没有着落。

  “我现在就怕家人问起来毕业之后的事,更怕同学聚会时,人家保研的保研,考研的考研,签工作的签工作,可是我还没个着落,这个年肯定难过。”李行说。

  像李行一样觉得自己“”得不如别人而不愿回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69%的人过年不想回家的原因是“不能衣锦还乡,面子上过不去”。

  有人说,春节像是一场“成功表彰大会”,“成功”的关键词是“车子票子房子”。有职场“恐归族”吐露心声:父母亲友的传统观念都认为,在大城市读完大学就顺理成章能有份好工作、高收入、大房子,却不知道现实中的我们或许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为生存而挣扎。回家,又该如何面对?

  对于这种“恐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觉得“非常没必要”。他提醒“恐归族”,父母其实并不在意孩子是否“衣锦还乡”。“至少我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孩子能平安地回来。”陆士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