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实施"春蕾计划"20年综述

29.05.2015  11:19
  把爱洒满人间,让爱托起希望。今年,旨在救助贫困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在我市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绽放了20年的瑰丽花朵,收获了20年的人间大爱。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春蕾计划”累计筹集善款1000余万元,捐建了2所春蕾学校,20多个春蕾班,资助20000多名贫困女童重返校园。20年来,这项保障失学女童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公益事业,为贫困女童开创出一片美丽的天空。

  爱心滋润 春蕾绽放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市适龄儿童失学三分之二是女童,面对这种严峻现实,在全国妇联的倡导下,我市各级妇联于1995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并由点到面迅速推进。

  2003年5月,由市移动公司和市人民银行共同资助的第一个“春蕾班”在九江县涌泉乡涌泉村小学建立,两家单位资助“春蕾班”30名贫困女童完成小学学业。到目前为止,海外在浔开办6个春蕾班,中国儿基会开办7个春蕾班,市级春蕾班10余个。2004年,我市第一次开展“春蕾计划”10元捐活动,短短两个月之内,全市各级妇联共接收捐款81.3万元,捐款额获全省“春蕾计划”10元捐活动第一。2004年,市妇联首次资助百名春蕾女童圆了大学梦。

  随着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以及国家“两免一补”助学政策的实施,市妇联紧跟中国儿基会及时调整“春蕾计划”资助重点,把“春蕾计划”的受惠面延伸到高中生、贫困女大学生以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亲情关爱方面,有力地扩大了“春蕾计划”的影响。

  成就梦想 传递爱心 

  20年辛勤培育,20年桃李芬芳。“春蕾计划”实施20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春蕾女童”走上了工作岗位,有女教师、女干部,更多的“春蕾女童”则成长为当地农村的致富能手。从濒临失学到就业创业,“春蕾计划”改变了无数女童的人生轨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爱心滋润下,“春蕾女童”得以健康成长。因为有爱,她们懂得了感恩。“春蕾女童”汪成满从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从读大学起,她一直热心义工事业,经常组织师大的学生将闲置的衣服书籍用品都捐赠出来,为偏远地区的孩子输送物资。为了传递爱心,汪成满加入了德安县义工联,经常参加爱心活动,帮助困难群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春蕾女童”蒋福桂从江西教育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当上了小学教师;“春蕾女童”张梦圆被评为“全国优秀春蕾女童”、马彬洁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好少年”,还有更多的“春蕾女童”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春蕾计划”就这样一年年延续着,越来越多的女童学到了知识,考上了大学,成就了梦想。她们时刻牢记着社会的关爱,常怀感激之情,传递爱心,奉献社会。

  凝聚爱心 共促和谐 

  20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春蕾计划”的捐赠行列,“春蕾计划”从一个普通的助学公益项目逐步发展成著名的公益品牌,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春蕾计划”潜移默化地促进着传统社会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女童在受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性,为推动男女平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春蕾计划”的实施,还调动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公众的公益意识,汇聚了公益力量,凝聚了社会爱心。

  2003年,美国励志教育基金会主席甘贞珍女士在星子中学和试验中学捐助了40名家境贫寒的女童,并命名为“春蕾班”。每逢学期开学,甘贞珍女士都会给她们送来助学金,帮助她们完成学业。九江市兆龙教育基金会,自2006年起,捐资成立“春蕾女童班”。江西赣基集团董事长沈泽民,从2013年开始在九江市建了8个冠名“春蕾班”……2006年,都昌县100多名“春蕾妈妈”与太阳村的孩子成功结对,这些“春蕾妈妈”不仅给女童提供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给予她们精神的关怀,还有母亲般的亲情抚慰,同时带动1000余名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爸妈”的队伍。

  爱心的航船没有终点,公益的力量不会枯竭。扶一株“春蕾”,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女童,赢一片希望。走过20年的“春蕾计划”似涓涓细流一般,滋润着贫困女童的心灵,温暖着社会这个大家庭,推动着我市公益事业不断前行。(九江日报 史庭静  记者  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