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毛泽东是如何统战招降杜月笙等大佬的?
外甥李龙回忆赵尚志:舅舅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样
李龙展示有关赵尚志的珍贵资料
“舅舅赵尚志是我做人的榜样。”李龙说。今年75岁的他,是赵尚志胞妹赵尚英之子。11年前,他亲自参与赵尚志头骨发现与鉴证过程,多年来,他也在不断地追寻着舅舅在抗联的经历。
“舅舅出身黄埔四期,是位儒将、名将,他指挥过的‘攻打巴彦县’、‘木炮打宾州’、‘攻陷方正县’、‘冰趟子大捷’等战役、战斗,个个堪称经典。”
“九一八”事变后
奋起投身抗日武装斗争
赵尚志是辽宁朝阳人,生在小凌河畔,王伦沟乡喇嘛沟村,为了铭记烈士,上世纪末,这里改名为尚志乡尚志村。在当地,赵氏是个大家族,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是一位开明的私塾先生,家中11个子女,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据说,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噩耗传到家人耳中,赵振铎老先生没有落泪,只是跟家人说:“我死后,在我坟前立个板,上面写上‘赵尚志之父’五个字足矣!”
1925年,17岁的赵尚志在中学组织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参加爱国活动,他被学校以“旷课”的名义开除,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负责人介绍他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第四期入伍生。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按照中共满洲省委的决议,赵尚志奋起投身抗日武装斗争,在宾县、珠河一带打击日军,日本侵略者曾经悬赏万元通缉他。
冰趟子战斗
冰雪密林中的漂亮伏击战
在赵尚志指挥的众多战斗中,冰趟子战斗最为著名。
1936年初冬,日军调动大量兵力攻打抗联部队,当我军到达绥化县北时,已是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状态,情况十分危急。赵尚志军长为大家作动员,他说:“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前有各县‘讨伐’队的阻截,后有日寇和伪军的追击。敌人目的很明显,一个是想把我们消灭,再一个是想把我们赶到大山里饿死、冻死。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要把日本鬼子引进山去打一次硬仗,让鬼子吃吃苦头,知道知道中国人民不是好惹的,大家说好不好?”众人都大声说:“好!”
于是他一挥手,走在队伍最前头。部队进山,踏着皑皑白雪,沿着运木材的公路前进,午时,到了一个两侧密林丛生,中央却没有树的山沟。赵尚志用棍子指着两侧山林说:“这是个埋伏的好地点。”他指挥部队向前走了三四里后,分两路上山折回原处,埋伏在树丛中,并将马匹牵到山后隐蔽起来,迅速用雪构筑好工事。
部队在密林深处静等了两个多小时,伪军分四路纵队先来了,速度很慢,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低头只管走。赵尚志让大家按兵不动,等一个营的伪军过去后,日军到了,他们约有四个中队,400多人。和伪军不同,日军仗着装备精良,一个个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每隔百余人就有一个骑马的指挥官。眼看日军全部进入埋伏圈,赵尚志用小棍子捅捅机枪手的后背,小声说:“打!”话音未落,机枪就吼叫起来。瞬间,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队形一下子就乱了。赵尚志高喊:“冲啊!”部队像猛虎下山一样扑向日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肉搏战,抗联部队取得胜利,而先过去的伪军,听到后面的枪声时,吓得溜回了县城。
这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共打死日军200多人,活捉了几个钻在雪堆里装死的敌人,缴获7挺歪把子机枪、6个掷弹筒、200多支三八式步枪及大批子弹。此外,大家从敌人尸体上扒下棉衣,穿到自己身上,改变了部队缺少棉衣的困境。
三天后,日军前来报仇了,1500余人杀气腾腾地进了山。由于部署得当,一批又一批敌人倒在阵地前。战斗结束后,我方共毙伤日寇200余人,俘虏十几名日军官兵,缴获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和其他大批武器弹药,还缴获一些敌人拉给养的爬犁和一批大米、猪肉。
66年后
英雄遗骨回归故里
1942年2月12日凌晨,因为特务刘德山的诱骗,赵尚志中枪被捕,因伤势过重,不久后壮烈牺牲。在一份审讯报告中,记录了赵尚志生命中的最后一番话,当伪警察审讯他时,他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我一个人死没有关系,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他牺牲了,年仅34岁。赵尚志死后,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将遗体扔入松花江的冰窟中,遗首被运往长春“请功”。
“2004年,我亲眼见证了三舅颅骨的出土。”李龙激动地说。
当年,军旅作家、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姜宝才偶然得知,在长春般若寺曾挖出过一颗无名头骨。他认为那很可能是赵尚志遗骨。“得知这个消息后,抗联老战士、舅舅的战友李敏还有我们兄弟第一时间赶往长春。”李龙说。
“我弟弟学医,他发现这枚遗骨的左眼下有伤,而根据史料记载,在舅舅牺牲的前10年,他曾在一场战斗中左眼受伤。同时,根据省内有关专家、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大家确认,这是舅舅的颅骨无疑!”李龙说,“尽管在舅舅生前我们没见过面,但在他死后,我们终于见面了!”
2008年10月25日,朝阳市隆重举行赵尚志烈士颅骨安葬仪式和赵尚志纪念馆开馆仪式,抗日英雄终于魂归故里。记者 魏雯 摄影记者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