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淘米水是高级洗涤用品 南北朝流行用皂荚

15.04.2014  17:38

  原标题:先秦淘米水是高级洗涤用品 南北朝流行用皂荚

  图为宋代《妃子浴儿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传统,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洗浴离不了洗涤用品,在没有现代香皂、洗发水的情况下,古人洗浴时用什么来去除污垢?

  先秦时期淘米水“”曾是高级洗涤用品

  《礼记·玉藻》记载“日五盥,沐稷而靧粱

  从史料记载可以知道,先秦时期中国人洗浴时所使用的去污用品,是一种叫“”的用品。记载先秦时代典章制度的《礼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洗浴要求。《礼记》中的《玉藻》篇中有这样的说法:“日五盥,沐稷而靧粱。”这里的“”是洗头发,“沐稷”,即用淘洗稷的水来洗头发;“”即洗脸,“靧粱”就是用淘粱的水来洗脸。整个句子连起来理解,就是每天洗五遍手,用淘洗稷粱的水来洗头洗脸。

  淘洗稷粱的水,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淘米水”,这种水古人又称为“淅米水”。作为一种洗浴用品,古人专称为“”或“潘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潘,淅米水也”。

  “沐稷而靧粱”,是先秦时期对“君子”即有身份人士日常洗浴的要求。可以看出,“”这种淘米水还是一种高级洗涤用品。当时,用“”来给老人洗浴方能显示出对老人的孝敬。《礼记》中的《内则》篇记载:要为年迈的父母搞好卫生,“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而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意思是,五天烧一次热水给父母洗浴,三天帮父母洗一次头。这期间如果父母的脸脏了,要烧热水,用潘来清洗;如果脚脏了,也要烧热水帮父母洗干净。

  淘洗谷物的水确有去污功效。经现代科技分析证实,这种先秦时期的高级洗涤用品含有“水溶性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不仅是一种绿色营养型洗涤用品,还能消炎止痒呢。

  根据淘米水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洗涤功能,古人还发明了以谷物为主的多种洗浴用品,如用淀粉泡澡的“淀粉浴”,用麸皮沐浴的“麸皮浴”。现代仍有人将“淘米水”作为洗手嫩肤的秘方,长期用淘米水洗手会让手变得白嫩。

  南北朝时期流行用皂荚洗沐

  童谣“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在坊间广为流传

  用“淘米水”做洗涤用品,成本其实并不低,在谷物并不富足的古代,“淘米水”对普通人家来说可谓奢侈品。于是,古人寻找到了一种更为廉价的洗涤物质皂荚。

  皂荚,是中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树所结出的果实,含有胰皂质,其汁有极强的去污能力。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中有这样的说法:“鬼皂荚,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去衣垢。”段成式笔下的“鬼皂荚”就是皂荚的一种,可以用来洗头,其树叶也有去污功能,可用来洗衣服。

  皂荚因品种的不同,去污功效也有差别。苏敬等所编《唐本草》中记载,“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有一种名为“肥皂荚”的皂荚,洗涤效果最好。宋代以后出现的“香皂”,所用的主要原料就是这种肥皂荚,现代的“肥皂”一词,应该由此而来。

  用皂荚洗沐,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率先开始流行。从史料所记来看,皂荚还是一种颇为讲究的洗沐用品,上层贵族洗浴时都用。《南史·齐本纪》记载,齐明帝萧鸾便“尝用皂荚”。

  从萧梁时起,南朝坊间便流传着一首童谣,其中有一句是,“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反映的便是时人用皂荚洗涤的情形,后来这首童谣被解析为陈朝将被杨姓隋朝灭掉的谶语。

  宋元时期,皂荚仍是一种常用的去垢用品,宋人张耒《皂荚树》诗中写道:“不缘去垢须青荚, 自爱苍鳞百岁根。”甚至宋朝后宫女人洗浴时也都用皂荚,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便称,“禁中用胭脂、皂荚多。

  皂荚是一种纯天然肥皂,在古人所用洗涤用品中存在时间最长,一直到今天,偏远农村中还有人用皂荚代替洗衣粉来洗涤衣物。

  值得一提的是,皂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洗涤用品,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将皂荚入药,称皂荚可以医治咽喉肿痛、小便淋闭、胎衣不下等几十种疾病。

  宋代用肥珠子和豆面制成“澡药

  《本草纲目》记载肥珠子“洗面奶”可“洗面去斑

  除了用皂荚来洗涤,古人还用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果实来去污,这也是一种类似皂荚的洗涤用品。宋人庄绰《鸡肋编》记载:“浙中少肥皂,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

  肥珠子是中药材“无患子”的别名,又名“鬼见愁”。《本草纲目》中对无患子有专条介绍:这种树生长在高山之中,其果实大如弹丸,核子坚硬,黑色,有如肥皂荚的核子,正圆如珠,故有“肥珠子”的叫法。每年十月份,古人开始采摘果实,将其煮熟去核,与麦面或豆面和在一起捣,做成“澡药”。这种“澡药”,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洗澡用品。

  肥珠子还可以制成 “洗面奶”。《本草纲目》上便有用肥珠子制作的“洗面去斑”方:“有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这种“洗面奶”很管用,李时珍用“甚效”二字来评价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