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约七成未成年罪犯经常泡网吧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调查发现,2010年至2014年,辽宁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罪犯低龄化,罪名相对集中,单亲家庭、无业人员和外来人员居多,量刑轻刑化等主要特征;自身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法定代理人出庭率较低、非监禁刑适用相对单一、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护不足等,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
罪犯低龄化量刑轻刑化
据辽宁高院副院长辛赤兵介绍,辽宁省未成年人罪犯总数和占判处罪犯比例连续下降。2010年,全省法院判处未成年罪犯2087人,占判处罪犯总数的5.08%,此后4年,这两个数据逐年下降,2014年,全省法院判处未成年罪犯降至1062人,占判处罪犯总数的2.60%。
据介绍,2010年至2012年,辽宁法院每年判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罪犯占判处未成年罪犯的比例,稳定在10%左右,2013年以来,这一比例呈现逐年小幅上升趋势,2014年为11.36%。
“未成年人犯罪涉案罪名相对集中。”辛赤兵说,5年来,辽宁未成年人犯罪居于前列的罪名是故意伤害、抢劫、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贩卖毒品罪,这7种罪名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90%以上。
“未成年人罪犯中,单亲家庭、无业人员和外来人员的情况居多。”辛赤兵说,据统计,未成年罪犯属于单亲家庭、外来人员、无业人员的约占15%,在校学生犯罪约占15%。女性未成年罪犯呈逐年增多趋势。2010年至2014年,全省法院分别判处79名、88名、92名、103名、115名女性未成年罪犯,累计占判处未成年罪犯总数的6.26%。
此外,未成年人罪犯量刑出现轻刑化趋势。辛赤兵分析称,辽宁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重刑比例逐年降低,2010年,全省法院对未成年罪犯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118人,占当年判处未成年罪犯总数的5.65%,2014年降至4.8%;对未成年罪犯适用非监禁刑比例较高,5年来,全省法院对4475名未成年罪犯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免予刑事处罚,占未成年罪犯总数的58.76%。
四原因致未成年人犯罪
辛赤兵表示,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求胜心理、好奇心理和自我中心意识,再加上文化程度低,法治观念淡薄,一旦遇上不良因素影响,很容易意气用事,走向歧途。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据辽宁高院刑一庭副庭长赵英东介绍,辽宁高院抽样调查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朝阳5市近年办理的20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显示,家庭结构不完整、关系不和谐以及教育方法不当、父母有不良行为等,是部分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学校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但个别学校在学生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辛赤兵说,有的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重考分、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周边环境较差,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随处可见;部分学校对在校学生监管不严,缺乏与家长的必要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个别教师习惯于对成绩较差、处于逆反期的未成年人持放任态度,疏于管教,造成学生自暴自弃,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沈阳、锦州两市随机抽取的10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在校学生作案占37件。
“当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导致违法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不可忽视。”辛赤兵说,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现象以及暴力色情因素蔓延等。据辽宁高院抽样调查,未成年罪犯中,经常去网吧上网的约占70%,实施强奸犯罪的未成年罪犯中,50%以上看过淫秽色情产品。
适用非监禁刑种类单一
辛赤兵告诉记者,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中,遇到法定代理人出庭率较低、非监禁刑适用相对单一、对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不足等问题。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审判实践中,法定代理人出庭率较低。部分法定代理人为规避作为监护人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拒绝出庭,还有相当一部分法定代理人因路途遥远或者经济困难而无法出庭。
辛赤兵表示,从辽宁高院对2010年至2014年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的调研情况看,缓刑适用比例最高,约为80%,管制、单处罚金等适用率相对较低,说明辽宁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的种类单一。
此外,辽宁各地少年法庭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往往注重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帮教未成年罪犯,而对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安抚、疏导和自我保护教育不够,忽视对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充分维护。
“下一步,辽宁法院将通过逐步扩大机构建制提升工作质效,建立案例指导机制统一裁判量刑尺度,完善心理评估机制提高庭审和帮教效果,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配套工作体系等措施,解决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辛赤兵说。□记者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