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江苏的“袁隆平”
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育成的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11日经媒体报道,引起全国轰动。不为人知的是,我省“藏”着一批类似袁隆平的育种专家,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育种,江苏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些专家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江苏也因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水稻高产产区。
好吃好种好产量
江苏超级稻全国最多
王才林,这个名字普通人恐怕很少听说过。不过,在水稻育种界他可是大名鼎鼎。作为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他近年主持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在今年4月举办的全国优质食味品质大米评比中摘得金奖。
这个新品种产量很高,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去年在兴化市钓鱼镇的百亩示范方取得平均亩产817公斤的骄人业绩。光看数字,与袁隆平的超级稻亩产1006公斤还有不小距离。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袁隆平选育的超级稻品种是籼稻系列,而王才林主持选育的是粳稻系列。要知道,仅仅在10年以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粳稻亩产能达到500公斤就很稀罕了。
我省是全国粳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可能有人会说,咱们为什么不种袁隆平选育的、产量更高的超级稻呢?这是由地区饮食习惯决定的。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对米质要求比较高,粳稻成为最佳选择。但粳稻产量历来比籼稻低,因此,既要高产,又要米质好,还要抗病虫害能力强,这是个大难题。而王才林和他的团队选育的南粳46、南粳9108等品种攻克这些难题,在全国优质大米评选中多次荣获金奖。
武进水稻研究所在业内也很著名,钮中一研究员被称为“江苏的袁隆平”。这位从最基层的生产队技术员干起的育种专家,30多年来像一只候鸟,每年12月从武进飞赴海南进行水稻育种,他主持选育的武运粳21号,突破“武”字头品种不抗条纹叶枯病的瓶颈,成为淮北地区新一轮主栽品种;武运粳24号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中每亩测产875.9公斤;武运粳19号一经推广便深受老百姓喜爱,被誉为好吃、好种、好产量的“三好”品种。
省农委农业局局长马德云告诉记者,江苏的“袁隆平”们默默耕耘,使得我省水稻优良新品种选育成就突出。在高产方面,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要求连片100亩以上,连续两年平均亩产都在780公斤以上)111个,其中我省就有17个,占15.3%,数量全国第一。这些优良品种成功控制多年来严重危害我省水稻生产的条纹叶枯病。“今年八九月,我省水稻生产遭遇长期低温阴雨寡照的不利天气,病虫害暴发威胁大增,很多人担心今年水稻减产,但由于抗病育种做得好,从目前水稻长势来看,今年仍然丰收在望。”
小麦普遍增产
明星品种功劳大
除了水稻,我省小麦育种也走在全国前列。说起小麦产量,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57岁的种粮大户王世涛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小麦亩产能有300公斤就很好了,400公斤就太稀罕了。而他今年连片种植的800亩小麦,亩产将近600公斤,比20年前翻了一番!
王世涛种植的小麦品种,就是由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小麦室主任顾正中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选育的小麦新品“淮麦33”。
今年夏粮生产中,“淮麦33”成为全国小麦“明星”,全省小麦高产攻关田块单产验收前几名中,好几个都是这一品种,其中射阳县新洋农场一块3.2亩的“淮麦33”品种实收测产,结果以亩产695.8公斤的佳绩夺得全省第一,刷新全省小麦高产纪录。
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文善说,今年全省小麦普遍增产,而且幅度显著。往年测产亩产超过600公斤的很少,今年亩产超过650公斤的丰产点就有六七个,苏南、苏中、苏北很多市、县的高产攻关田都打破当地小麦高产纪录。这么高的产量与优良新品种推广步伐加快密切相关。“小麦育种首先要稳产,其次才是高产,不能今年大丰收明年来个大减产。‘淮麦33’等品种做到了,太了不起了!”
既好种又多打粮
优质品种助农民增收
俗话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省种子管理站站长邹芳刚说,良种是农业生产的内因,没有好种子,投入再多的肥料、再精细的管理也不可能增产。在农业发达国家,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左右。江苏有这么一大批育种专家,且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快,一批高产、稳产、适应机械化生产的优良新品种覆盖率已提高到86%左右,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做出重要贡献。
如东县曹埠镇直港村9组种粮大户陆国兵就是良种推广的受益者。他种了1020亩水稻,从长势来看,今年亩产估计比去年增加50公斤左右。“好品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说,今年,县农业部门推出“扬育粳2号”、“武育粳24号”、“9108”三个品种,都是省内水稻育种专家选育的,米质好,抗逆性也好,他都选种了。实践证明,这些品种都是高产品种,在今年雨多气温偏低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增产。“按目前水稻长势来看,每亩大概能比去年多赚七八十元,这些优质品种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真的太大了。”陆国兵说。
本报记者 邹建丰 丁亚鹏 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