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商家促销不该让“武松”串场子

27.01.2014  17:42

  沈阳某商场里展出“武松杀潘金莲”的雕塑,潘金莲半裸上身、下身未遮,武松一边挥刀砍向潘金莲,一边面贴潘金莲。据了解,这是国内知名艺术家李占洋的雕塑作品。由于作品表现内容与人们对“武松杀嫂”情节的理解有较大冲突,且外在形象对性的表达非常直接,近日该作品在某高端商场展出时,惹人质疑。(1月26日华商晨报)

  在《水浒传》中有关武松的精彩刻画和经典片断,绝不只有“武松杀嫂”这一个,“武松打虎”同样经典和令人身心激荡,“武松醉打蒋门神”也是多少年来被人传颂的经典片断,一些雕塑艺术家不选择“打虎”和“打蒋门神”却偏选择“杀嫂”场景,其用心昭昭。因为其嫂嫂潘金莲更有争议性,身为水性杨花的女主角,更能吸引观者的眼球罢了。再加上“杀嫂”场景又有无限的演绎的可能性,潘金莲穿没穿衣服、穿衣服穿到什么程度,武松当时站的什么位置、还有什么样的细节动作,当代艺术家其实想怎样就怎样、想怎样“摆布”他们就怎样摆布,这也是为什么时下“武松打虎”的雕塑和艺术品少,而“杀嫂”的所谓艺术品却泛滥的主要原因。

  然而,随意发挥甚至是迎合一些人暧昧心理的“艺术品”,能叫真正的艺术品吗?这一雕塑竟然让武松的舌头都挨到了潘金莲的敏感部位了,这样的艺术不过是哗众取宠的伪艺术,甚至就是挂着艺术名头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罢了。

  当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象,用什么方式表达表现,现代艺术家有着自已的理解,就和西方一些抽象派画家那样,自己想怎样画是自己的事情,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至少不会引发诸多的社会负面后果和影响。艺术的真谛在于给人以思考,催人以启迪,真正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必然是符合公众价值观乃至世界价值观主流的,就如世界画作的艺术精品和代表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作),刻画的也是女性,让人感觉到的只是人性的美,和世界各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人性的美。这类艺术品之所以无价,之所以从古至今魅力不减,绝对不是靠的玩弄“情色、暴力”等喙头手法得来的。

  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品就是艺术品,无法得到多数公众认可的艺术,多是伪艺术,让公众反感、痛斥的,乃至痛骂为“毁三观”、“三俗”的东西,可能连艺术的“渣滓”也算不上。商家使用“艺术品”的目的一般比较简单,能吸引人们眼球,能让更多的人来商场即可,他们不会过多的考虑艺术品的真伪和艺术价值,更可能不会考虑如何引导文化的社会责任,但艺术家们不行,艺术家们就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尺度,什么样的“艺术品”可以创作,自己的“艺术品”适合什么样的场所和环境,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这一事件中,“半裸”状态的潘金莲,下身“无底线”的潘金莲和“动了舌头”的武松,如果可以算是艺术品的话,最应该放的地方“性文化展览馆”。让适合成人看的和适合放在“性文化展览馆”的“武松杀嫂”雕塑放在大庭广众之下,是“武松”串了场子、来到了不该来的地方,反映的是艺术家和主办方的价值错位。这一事件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商家的无道德底线应该受到斥责,而一些艺术家们为了名头的无底线同样应该受到鄙夷。如何让艺术真正回归艺术,需要更多的社会正面风气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