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评论:给宜宾市刘校长点个赞

21.02.2014  11:10

  大概是教育者粗暴对待学生的报道看多了,《华西都市报〉昨天的一则报道中,一位校长被学生造谣后的做法,令人感慨。。

  2月15日晚,17岁的职高学生何文(化名),将校长刘兵(化名)的半身像PS在央视新闻截图上,并配上文字说明:“宜宾市某校校长在东莞嫖娼被拘留了,开学要延迟了。”很快,照片和“校长东莞嫖娼被拘”的谣言就在网上传开了。

  成为谣言的主角,校长刘兵的恼火可以想像;如果刘兵或学校发表辟谣声明,要求学生不准传谣,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刘兵没有仅仅从个人形象考虑问题,更没有在处理问题时放任自己的情绪。“我面对的都是十多岁的学生娃,他们对网上谣言还缺乏鉴别能力。学校领导班子对这个谣言不做任何评价,希望学生们自己去认识这是假的,是不应该乱传播的。”刘兵说,抱着这个理念,当天的开学典礼上,没有专门对此事提出批评或规定学生不许传播。开学典礼后,刘兵在主席台上的照片出现在该校学生常去的讨论吧里,学生都看到了,谣言不攻自破。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次无言的教育,效果比有声的教育更好。刘兵和该校领导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教育学生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首先想到校长的形象。

  后续的处理也是这样。“这个娃娃平时表现比较本分,偏内向”;“我们都看出他很紧张,思想包袱也很重。这让我们有点担心,本来内向的孩子,能不能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勇敢地再站起来?我们反复跟他母亲交流,希望回去以后不要过分地批评,给他的压力‘松松绑’。”在这个时候,该校不是只盯着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观察到了他的心理状态,选择了为他减压的做法。

  在自己名誉受损的时候,仍然秉持了一个教育者的职责,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出发,冷静、理性地处理问题,这就是刘校长值得敬佩的地方。这才是“正能量”。(本报首席评论员 戎国强)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