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应多方合作

28.09.2015  12:15
原标题:法制日报: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应多方合作

原标题: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应多方合作

在特定的时间里,一些景区流量过大,存在安全隐患,建立景区流量控制机制可以规避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今年十一是国内景区公布最大承载量和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北京、四川等多地景区陆续发布黄金周限流通知,甚至有景区发布通知国庆期间不现场售票。旅游专家提醒,十一预计将出现史上最大旅游客流,部分景区可能出现超过最大承载量、排队拥堵等情况。旅游者务必提前预订门票,或者避峰出行,避免到了景区吃闭门羹。在线预订不仅可以省钱,还能确保名额、快速入园免排队(9月27日《工人日报》)。

国家旅游局此前公布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旅游行业标准,指导全国旅游景区开展最大承载量核定工作。经景区主管部门核定,全国所有5A级旅游景区现已完成最大承载量测算核定工作。国家旅游局此次公布全国5A级旅游景区游客人数最大承载量,实际上是落实旅游法的一种细化措施。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要求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可见,所有景区均应依法公布最大承载量,5A级景区仅是先行了一步。

在特定的时间里,一些景区流量过大,存在安全隐患,建立景区流量控制机制可以规避风险,是十分必要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对管理者来讲,是一个安全监管的重要参数;对游客来说,则是一个能否进入景区的临界值。作为游客,关心景区最大承载量主要是出于对旅游舒适度的考虑,没有充分考虑游客心理得出的最大承载量,显然是缺乏科学理念支持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的作用不容小觑,但也让一些游客心存疑问:好不容易到了景点,景区说要限流,拿出的数据能有多少说服力?

目前,景区客流量都是景区自己在核定,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引入第三方参与。控制游客流量和应对景区超员的责任,不应该由景区单独承担,也不应由政府部门独自监测,而必须多方合作。如果相关部门仅停留在提前公开上,将难以尽善尽美。这是因为,提前公开虽然有引导和提示作用,但旅游旺季观景游园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缺少辅助的手段,最大承载量很有可能会判断失误,结果容易拥堵的场所和区域门可罗雀,而原本客流量不大的区域却出现爆棚。

由此可见,尽管测定公布景区的最大承载量,无论是出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都十分必要,但如果管理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游客不知情,贸然限制客流量也会引发游客的抱怨与不满,有损旅游者权益,可见实行最大承载量一定要充分兼顾游客利益,体现人文关怀。

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的规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无不良心理感受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旅游度假,没有人希望看到景区里“后脑勺”成为最多的风景。确保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客观公正科学,不要让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像天上的月亮,看着美好,却对改善景区旅游的环境无多大益处。仅仅是最大承载量公开是不够的,还应有科学到位的具体干预措施,比如客流量过大的及时提醒、迅速疏导,比如及时利用手机客户端、即时通信平台等进行客流量疏导提示,比如在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应该设置紧急预案和游客疏散措施等,否则,最大承载量的作用恐怕效果难以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