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景德镇千年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图)

27.05.2014  10:56

  今视网5月27日景德镇讯(记者 周雨)景德镇陶瓷文化历经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论是做工精湛的瓷器还是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令人惊叹。记者带您走进景德镇古窑,探寻流传千年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


  拉坯,做瓷的第一步,将泥拉成坯,形成最初的造型。(罗小霞 摄)


  王炎生,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擅长陶瓷技艺圆器拉坯。(罗小霞 摄)


  印坯,根据要做的瓷器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即定型。(罗小霞 摄)


  利坯,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朱小军 摄)


  陶瓷制作每一个步骤都很讲究,利坯对工具要求多,工匠师傅要熟练掌握10多种刀具。(罗小霞 摄)


  挖足,将拉坯时留下的泥切削掉一部分,然后挖成器物底足的一种工艺。主要是让瓷器“站稳”。(朱小军 摄)


  画坯,俗称“在坯上画画”,是陶瓷技艺的一大特色。要求基本上是一笔成画,这对工匠师傅是一个极大考验。(罗小霞 摄)


  汪申芳,2011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工制瓷技艺擅长画坯。(罗小霞 摄)


  施釉,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的过程。根据施釉的步骤不同,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黄小坡 摄)


上图为烧制成功的瓷器

  釉上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人们熟悉的青花瓷就是釉下彩。


  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程序。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入窑中,用柴火以1270~1300℃高温烧制一天一夜的时间,一个陶瓷工艺品就完成了。(罗小霞 摄)

  据景区解说员介绍,景德镇陶瓷之所以闻名于世,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不仅在于它历史悠久,千年流传,更在于它对制作要求精益求精,刻花、画画、彩绘都需要扎实的功底。而且,制陶工匠个个技艺精湛,技术造诣长达几十年,才有今天这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据了解,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景德镇传统的制瓷手工艺虽然得到了部分保存与发展,但其中一大部分仍在不断流失与消亡,亟待得到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