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三大人才集聚平台

03.01.2014  22:25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和中国直升机“摇篮”。近年来,该市立足于传统老工业城市、经济欠发达的劣势,积极发挥比较优势,筹划实施了世界陶瓷人才硅谷、华东航空人才高地、瓷都人才金港等三大人才集聚平台,有力地支撑着这座传统老工业城市的逐步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陶瓷人才硅谷

景德镇“因瓷而立,因瓷而兴”。这座与“”结缘的城市,制瓷历史长达1700多年,曾经创造了绚丽多彩、闻名世界的优秀陶瓷文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的整个陶瓷产业曾长期在低谷徘徊,由于产业平台的逐步萎缩,导致一些本地传统陶瓷名匠陆续外流,陶瓷院校毕业生难以就地扎根,高端陶瓷人才更是难以引进。面对这一困境,景德镇市牢固树立“陶瓷优先发展”和“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制订并实施“打造陶瓷人才硅谷”计划,力求把景德镇打造成为陶瓷人才首选地,使景德镇能够真正汇聚世界陶瓷优秀人才。

在陶瓷人才硅谷的具体实施中,主要是按照“3+6”模式来打造,也就是“一总部”、“一网络”、“一联盟”及“六基地”。“一总部”,即建立陶瓷人才硅谷总部;“一网络”,即通过陶瓷人才信息库构建陶瓷人才网络;“一联盟”,即吸纳各类陶瓷人才及陶瓷单位、协会等成立陶瓷人才联盟;“六基地”,即依托高新区、陶瓷工业园打造陶瓷人才实践基地,依托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陶瓷人才研发基地,依托陶院、景德镇学院等院校打造陶瓷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市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等“一轴四片六厂”打造陶瓷人才文化创意基地,依托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打造陶瓷人才交流合作基地,依托人保局、国资委、陶瓷公司等部门打造陶瓷人才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筑好平台引来凤栖。近年来,景德镇市大批陶瓷人才逐渐回流,并迅速集聚了5000余名中外陶瓷艺术创作、时尚设计、品牌运营人才在景德镇扎根,成为新时期“景漂”,一批已改制的老厂房、老坯房、老窑场重焕生机,转型成为文化创意人才聚集地。全市陶瓷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陶瓷人才急剧增多,目前达3万多人,是五年前的3倍,陶瓷人才总量在全国居于主导和领先地位,现有高级以上职称陶瓷人才1950人,有国家级艺术大师80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人。

构筑华东航空人才高地

知晓景德镇是瓷都的人不少,知晓景德镇是“中国直升机摇篮”的人或许并不多。景德镇是全国唯一同时具备直升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城市,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均位于景德镇,同时景德镇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直升机产业示范基地。我国第一架专用武装直升机、第一架多用途轻型直升机、第一架舰载反潜直升机均在这里起飞。一流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一流的人才攻坚,作为高精尖产业的航空技术产业更需要发挥人才支撑作用。该市“构筑华东航空人才高地”计划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破茧而出的。

在华东航空人才高地的构筑中,该市主要依托“一个基地三区”聚集航空产业领域高端人才,一个基地即“国家新型工业化直升机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三区”即研发创新区、装配制造区、通航产业区。同时,成立江西直升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台关于支持景德镇航空产业发展的人才优惠政策,编制了航空工业人才开发目录,积极与国内知名航空院校筹建景德镇航空学院,有针对性地服务、吸引和培养航空产业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近年来,景德镇通过引进“天目”无人直升机、直升机旋翼、民用轻型直升机等航空产业项目,共吸引科研、管理等280多名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景德镇创业、发展。

筹建瓷都人才金港

在突出陶瓷、航空两大领域人才工作的同时,该市围绕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及文化创意、生物和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整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工业园区、乐平工业园区等本地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一个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即瓷都人才金港。

在具体筹建过程中,该市连续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人才培养经费资助暂行办法》等多项引才聚智的优惠政策,涵盖人才引进、孵化、教育、培训、认证等工作内容。同时,充分集聚和有效配置政府政策、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学术、企业人才需求和发达地区企业实践等资源,组建设立各类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该市已与国内外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3家著名认证机构、1家猎头公司、1家企业孵化公司和市内近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并创建了政产学研合作云平台项目,有计划地组建了与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利用4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2人,博士26人,取得成果142项,申报专利59项。(景组彦)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