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早稻再夺高产

03.08.2015  13:17

  今年景德镇市早稻面积45万亩,同比持平。其中,乐平34.6万亩,浮梁8万亩,昌江2.4万亩。根据多个现场测产和田间调查及综合分析,今年早稻平均亩产达394公斤,总产达17.7万吨。单产比近5年平均值增加8.1公斤,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今年的早稻生产连续遭遇不利天气影响,能够取得丰产高产实属不易。在3月下旬和4月,出现持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甚至在清明期间出现了“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秧极为不利,使秧苗生长过缓。特别是对直播早稻的影响大,容易发生烂种逆苗现象。5月、6月上旬正是早稻分蘖期和穗分化期,过多的阴雨天气,严重影响早稻的有效分蘖,生长发育迟缓。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早稻分别处于孕穗、抽穗、灌浆期,持续阴雨、几次大暴雨,严重影响早稻杨花灌浆、结实,使成熟期后移,且影响早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洪灾频发,对早稻生产的损失较大。6月2日、6日、9日、22日,先后四次降大暴雨,其中乐平镇桥6月2日夜间降雨量达199mm,为200年一遇。多次洪涝累计造成全市30余万亩早稻受灾。

  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全市农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广大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心管理下,早稻生产仍然取得了骄人佳绩。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释放出重农稳粮的强烈信号。一号文件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市领导多次深入粮食主产乡镇调研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各级干部重农抓粮食的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种粮水平。今年国家开展种粮补贴“三补合一”试点,加大了对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的力度,催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大量涌现。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881户,同比增加200余户,增长22.7%。种粮大户的增加,提高了全市整体种粮水平。农业部门集成推广粮食综合增产技术,是粮食稳产高产的关键。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公关,把“三控一减”(控肥、控苗、控病虫,减农药用量)作为高产创建的引领技术,大力推进“四控一减”(控土壤酸化、控地力下降、控化肥用量、控病虫损失率、减农药用量)措施,积极落实万亩高产创建和百亩绿色增产模式公关。全市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百亩绿色增产模式公关1个,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为早稻获得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立足抗灾减灾保丰收是早稻获得稳产高产的一大主因。针对4月上旬的“倒春寒”和5、6月份的强降雨天气,市、县(市、区)农业部门及时组织专家会商,提出“五条”应对措施并逐一落实到位。发放早稻救灾种子1万斤,落实救灾资金140万元。大力推进早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遏制了一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比往年提前或偏重发生、有可能爆发成灾的势头,使早稻病虫害危害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