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成功申创世界手工艺之都侧记

09.12.2014  11:44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辉煌灿烂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市文化部门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宣传活动,宣传内容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普及,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等19 项获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图为市第五中学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板。(本报记者付裕摄)

  对景德镇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工作者来说,12 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景德镇正式获得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正式会员城市,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标志着千年瓷都景德镇又获得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这对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融入国际市场一体化、城市发展定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民间工艺源远流长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深厚的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制瓷一直以手工艺著称,虽然七十二道工序有一些被机器化代替了,但是还有许多手工艺部分仍然保存着,如利坯、拉坯等。除此之外,非陶瓷类民间工艺也十分丰富。“乐平传统戏台营造技艺、传统灯彩如乐平板桥龙灯制作、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昌江区手工竹编技艺、珠山区瓷用毛笔制作技艺等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工技艺。”在市非遗研究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民间工艺分布在县(市、区),它们深刻反映当地独特的历史风貌,传承至今,彰显着瓷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是各县(市、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底蕴、淳厚的民俗风情,使得这些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

   文物遗产独一无二

  景德镇成功申创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期间经历不少坎坷与曲折,之所以成功也离不开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它们为景德镇成功申创奠定了基础。

  据《景德镇文物志》记载,景德镇古遗址遍布全境,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每一个遗址都记载了景德镇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情况。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专题调查得出了数据,截至2013 年,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0 处(国保9处、省保7 处、市护110 处、县44 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 座、历史文化名镇1 处(瑶里镇)、历史文化名村2处(江村乡严台村、勒功乡沧溪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 处(高岭东埠村、西湖乡磻溪村、涌山镇涌山村、浮梁镇旧城村、峙滩乡英溪村)。景德镇有不可移动文物770 处,其中大部分跟陶瓷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仅窑址就有52 个点、151 处。同时,全市现共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58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4 项。2009 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入围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评选,是江西省首个入围联合国名录评选的非遗保护名录。

   谱写新篇再创辉煌

  那么,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正式会员城市”对景德镇陶瓷产业有何促进作用?记者了解到,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正式会员城市”之后,景德镇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合作领域以及多彩的创新资源。这个成员网络有全世界各个国家的41 个城市,有些属于发达国家,也有些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各有特色,市场分布在五个大洲,这对陶瓷产业渠道今后的开拓和拓展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并能借助成员城市网络的长项来弥补不足。在我国构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增进融入国际文化交流的契机下提出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既有利于景德镇悠久历史陶瓷手工艺体系的传承与保护,在传承保护基础上的激发创新,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景德镇在国际上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推动国际区域的文化兼容并蓄,以及拓展国际间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促进城市发展跨越,产业结构转型,还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特别是创意产业、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对实现景德镇双遗产的整体申报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