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现代农业

28.02.2014  14:30

    今年以来,我市在主抓陶瓷、旅游、航空三张主牌的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工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为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月18日,我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2014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划。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中,我市将按照“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增总产、升效益”的思路,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在139万亩以上,总产60万吨以上。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种养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打好蔬菜、茶叶、休闲旅游农业三张主牌,重点抓好乐平蔬菜生产基地、浮梁茶叶生产基地、城郊休闲和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形成一县一业的区域主导产业生产区。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按照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订单农业的不同功能定位,结合我市特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资源,在景瑶旅游公路、206国道、乐弋公路等通道沿线,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包括高产优质粮田、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休闲旅游农庄、花卉苗木、畜牧水产、林下经济、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等在内的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科技引领,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带。牢固树立现代市场理念,加快优势农产品品牌整合步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特别是浮梁茶叶和乐平蔬菜要提高品牌集中度,形成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在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动摇基础上,我市将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在全面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扶持和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创业,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阳光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在对“三农”政策的支持力度上,我市将坚持增加“三农”投入,确保“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整合项目、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和监管水平。加大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创新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发展“信用社+农户+保险公司”等信贷模式,积极探索和推进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贷款品种。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我市将坚持走“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路子,着力抓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现代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等“六大工程”,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要求,着眼于城乡统筹、镇村共同发展,以全域理念,科学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联动建设发展。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保留村、撤并萎缩村、保护特色村”的目标要求,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绿色美化和特色提升,以“六改四普及”为重点,大力推进236个村点村庄整治建设。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来源: 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