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26个瓷罐背后的产业转型

15.03.2016  10:04

  陶瓷是千年窑火淬出的传统产业,3D打印则是当前炙手可热的全新科技,两者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说到陶瓷,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千年窑火不断的景德镇,现如今,全新的现代科技又会给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何炳钦接受了采访。

  26个瓷罐子背后的产业转型

  如果你把玩过自家桌上的陶瓷罐子,是否能够想象容纳数千人乃至上万人的瓷罐该有多大,而26个这样大的瓷罐子结合在一起,又该有多么的壮观。这并非想象,在江西南昌便有这样一个建筑群,外观是26个青花瓷罐子,内部则是休闲娱乐购物综合体。它不仅是世界关注的建筑奇迹,也是景德镇陶瓷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上述建筑陶瓷幕墙的设计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何炳钦向记者透露,设计建造上述陶瓷幕墙所运用的所有技术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只有这些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时代建筑,才能反映现代文化、创造现代文明。他介绍称,因为建筑外墙是罐子形状,因此不是规整的平面,而是弧形的。建造时,先以绘画的形式画好不同主题的画,再经过设计部门3D建模,分割贴图,再打印出来。

  何炳钦表示,即便是3D打印,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前只能打印低温陶瓷,不耐日晒和风吹雨打,时间长了表面釉质就会脱落。近几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使用纳米级细度材料进行3D打印,再经过1300度高温烧制,墙面可以像传统瓷器一样耐腐蚀。

  在何炳钦看来,上述陶瓷幕墙的建造,只是景德镇乃至江西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他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技术有了,关键在于运用者怎么用,怎么结合、利用社会资源,怎么把先进技术和企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利润最大值,这也是景德镇陶瓷企业现在正在做的。

  两条腿走路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景德镇陶瓷代表了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但是也有个别人眼中,景德镇陶瓷就是街边大甩卖的低价商品。未来的景德镇陶瓷到底会怎样发展?又该如何重塑形象?

  在何炳钦看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产业化的现代陶瓷产品,何炳钦认为,把传统的陶瓷生产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表示,传统的瓷塑制作,利用泥巴进行塑造成型、晾干、开模、倒坯、烧制等,所投入的时间、资金成本大,且不易于修改。如今,各种题材都能通过3D打印技术塑型建模,并且大批量复制生产。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突破传统造型,而且更精细、更标准。现代制造技术和艺术价值的结合,能使瓷器吸引更多消费者,为产业创造更大利润。

  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手工技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符号,创作的也是工艺美术类的大师级艺术品。何炳钦认为,这样的陶瓷也应该注重传统创新,工艺技术、艺术形式都是传统的,要在这种传统的形式下创作符合现代人生活、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和产品。

  据当地媒体报道,从上述两方面入手,景德镇陶瓷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建立“名坊园”,为名作坊、名艺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保护和传承手工制瓷技艺;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老街区、老厂区、老窑址“三老”保护项目,把老厂房改造成陶瓷文化产业园;三宝国际陶艺村、雕塑瓷厂的乐天陶社,为外国陶瓷艺术爱好者提供工作室和各项配套服务,让他们来景德镇创作陶瓷作品。

  转型升级也让景德镇陶瓷出口明显增长,2015年,景德镇市陶瓷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2.1%。其中出口2.7亿元,同比增长20.4%,包括家用陶瓷出口1.2亿元,增长32.4%;建筑陶瓷出口9691万元,增长4%;出口装饰用陶瓷4746.7万元,增长27.7%。

  而此次全国两会,何炳钦也带来了关于陶瓷产业的建议。他建议,由国家层面牵头组织高层次的陶瓷展览到国外办展,改变以往个人主导在国外办陶瓷展的形式,避免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重塑中国陶瓷形象。这也恰恰符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