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点”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再定位

17.03.2016  13:36

  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今年年初,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拉开序幕。在1月29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题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并发表了《全域旅游大有可为》的署名文章。


  李金早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整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


  与世偕行上升到国家旅游发展战略


  为什么要在全行业推进全域旅游?为什么要把全域旅游上升到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高度?


  “推进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的时代要求,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全面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的规律使然。”李金早说。


  李金早进一步解释到,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空前加大,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编辑: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