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禁烧秸秆”政府不能当看客

03.06.2014  18:00

  为禁烧秸秆而对麦茬限高10厘米,安徽太和县的这一举措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因为限高增加了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并引起种植户的担心,不少网友则批评麦茬限高系“拍脑袋的决定”。(6月3日《南方都市报》)

  和一切禁止焚烧的办法一样,规定“麦茬不高于10厘米”,也是只想着把责任推给农民,显然还是惯常的“”思维,刻薄点说,依然还是一种政府懒政行为。看着农民着急到无所适从,自己却在一旁袖手当看客,。如此“奇葩”规定,岂能不遭到网民狂吐口水?

  事实上,焚烧秸秆的害处以及秸秆的种种妙处,农民比谁都清楚。要治理秸秆焚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让农民不想焚烧,感觉烧了浪费,烧了心疼。这正是问题所在。秸秆虽好,可看不到好在哪里,别说目前的麦秆换不来钱,躺在麦田里,尤其麻烦。一方面,如今农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没有能力与精力处理,另一方面,农忙不等人,秸秆不及时处理,就要影响到下一季的种植。这也是农民最担心的。笔者曾多次采访过焚烧秸秆者,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想不烧,可是,谁帮我们把秸秆拉走啊?

  而这,显然不能仅靠农民自己。如果真为农民作想,那么,政府就该有所作为,比如,将清运秸秆变成政府统一行动,农民只需出力,甚至还能得到适当补偿,那么,焚烧现象还会如此严重吗?而对于秸秆的处理,更该是政府行政题中应有之义。比如,引导项目投资向秸秆综合利用倾斜,通过扶持引导基层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秸秆的废物利用。

  任何一项禁止焚烧秸秆的规定,初衷都不坏。但初衷再好,也要看到效果。种种禁烧规定之所以总是难以奏效,皆在于我们的治理思路存在问题,如果总把板子打在秸秆制造者身上,独独忘了政府自身的责任,那么,哪怕出台一打奇葩规定,也比不上为秸秆找个好出路。所以,治理秸秆焚烧现象,政府必须改变思路,多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多些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更要“”。如果不能及时为农民的种植扫清障碍,不为秸秆找到一条环保无公害的解决途径,再多的规定,都无济于事。

  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大面积全年抛荒、杂草丛生的现象随处可见。农民放弃种田,自然有深层次原因,但与秸秆无出路不无关系。一纸禁烧规定,不仅难以禁止焚烧现象,反而会导致抛荒现象更为加剧,这就不是单纯影响政府形象、拉大政府与农民之间距离的问题了,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国家粮食储备的严重不足,最终会触及国家粮仓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