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晴川:让人不爽的“我的”当鼎力革除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8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经常听到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或作报告时说,“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我的财政收入”多少,所言“我的”意指他所在“某市的”“某县的”或“某乡的”,似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之霸气。这让听者“倍觉不爽”。(10月8日《人民日报》)
对于某些官员言必称“我的”这种言语异象,有专家直接斥之为“利用特权满足炫耀需求的‘炫耀性腐败’”。在笔者看来,这种“炫耀性腐败”,其实质就是“炫官”“炫权”,是权利等级意识在作祟,更是官本位心态膨胀之必然表现。而其展现给我们的一副不可一世的霸道之相,不仅是作者倍感不爽,恐怕谁听到都感到堵心。
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当“权为民赋”被官员曲解,“权力乃公共服务工具”被异化为私权,本是平等的属下变成了自己的“家奴”,则家长制、一言堂必兴;当把手中权力误做上级“赐予”而非人民所赋,则势必造成权力作为的错位,导致权力失范,其结局只有一个:必然走向腐败。那些被捉的“老虎苍蝇”,即便嘴上没念,可又有几个不是在心中常念“我的歌”?念久了陶醉了,就自然会真假不辨、公私不分了,还能不担心他时刻惦记着国家的、人民的啥?并且都当成“我的”并取之泰然?言由心生。即便不是挪上身,恐怕也保不齐会利用手中权力恣意挥霍浪费公共资源。
可见,官员言必称“我的”,不仅会给党政机关形象抹黑,更容易疏远官民距离,加大“仇官”情绪。很大程度上,官员“炫耀性腐败”并不比实物性腐败之危害轻,当属“反四风”题中应有之意,予以痛批并鼎力革除。
官员言必称“我的”,不仅是官员个人素质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权力格局背景。因此,对于这种异化的官场文化,除了要对党员干部坚持不懈抓教育,促使他们主动摒弃“我意识”,更要依托制度建设,就像一些地方专门发文重申“党内应互称同志”那样,将教育实效固化下来,使之长效化。
但不得不说的是,语言毕竟是现实环境的反映。刻意规制或可做到“嘴上不说”,但并不能表明官员心中不想,想不去做。这不仅让笔者想起明代大儒王阳明“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之喻。在祛除官员的“炫耀性腐败”上,党政机关一把手权力过大、缺少权力制衡手段等方面存在短板,恐怕才是某些官员言必称“我的”“心中贼”吧?所以,要想彻底遏制住某些官员“炫耀性腐败”,根本还要看我们能不能扭住这个“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