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类型智力残疾人体育康复方案的研究

20.04.2016  16:05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在江西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江西省沐浴阳光安养院)托养的智力残疾人为例,在特殊环境下参加各种辅具、有氧、无氧的体育锻炼活动促使智力残疾人各种症状的缓解或康复出现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训练计划、康复训练

    一、智力残疾的类型及训练方案

根据不同智力残疾人体现出来的不同症状类型进行分类化运动训练、体育锻炼的方法,制定合理、科学、系统的课程或训练计划。

1.1 重度智力障碍、唐式综合症患者的训练课程安排

趣味训练课

体适能练习

课程目的:以游戏和力量为主,结合多种素质训练方法,培养练习者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1.操场热身慢跑两圈

a 康复健身操2×5次

2.韵律活动操

b 站立俯卧撑2×10次

3.15米毛巾接力赛

c 橡皮筋弯举2×5次

4.障碍跨跳(障碍物不得高于10cm)

d 2KG负重上举2×5次

5.趣味投沙包

e 2KG负重弓步压腿2×5次

6.平衡木行走

f 仰卧起坐(上斜板)2×10次

7.足球“斗”牛

g 健身球辅助行走4次

8.原地抛接球

h 健身球平推2×5次

9.按摩放松10分钟

i 按摩放松5分钟

课程评价:选材的时候注意唐氏综合症、脑瘫患者、自闭症、各自的特点和禁忌,例如唐氏患者不能做头部下压的动作,制定康复训练档案,详细记录身体状况是否能参加训练。

 

    1.2 中度智力障碍患者的训练课程安排

融合体育课

肌肉力量练习

课程目的:加强体育训练的内容,增加训练量、运动负荷,发展运动员力量、耐力、柔韧、速度、跳跃素质,提高心肺功能、血液循环以及加快新陈代谢。

1.250米操场慢跑4圈

a 热身操

2.蛙跳20次

b 杠铃片前推

3.志愿者帮助热身操

c 杠铃片后屈

4.50米×4次

d 鱼跃挺腹

5.30米×4次

e 杠铃杆深蹲

6.高低跳20×2组

f 杠铃杆上举

7.融合篮球赛

g 立卧撑

8.听“口令”赛跑:快、慢、停、跳等

h 仰卧起座(平板)

9.定点投篮比赛

i 支撑腿前推

10.柔韧性练习:体前屈、肩下压

j 支撑腿侧屈

11.按摩放松

k 按摩放松

课程评价:练习反应速度、促使大脑活动、帮助运动员改善身体机能、运动受限障碍,避免下一阶段训练中机体器官迟滞现象,不同障碍类型的运动员均能获得较大进步和提升空间。

 

    1.3 重度肢残、脑瘫患者个别化训练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

视觉

基本正常

姓名

谢某某

性别

出生日期

2001.11

听觉

基本正常,只听懂部分指令

籍贯

江西南昌

智商

43

诊断归属

智障

嗅觉

正常,能分辨基本气味

住址

南昌市解放西路进外村西富坊某号

触觉

基本正常,但不是很敏感

教育

南昌市培智学校5年义务教育

味觉

基本正常,能分辨五味。

身高

145cm

体重

37kg

BMI

17.598

语言

能简单交流,但不主动说话

心率

75次∕分钟

血压

105∕80

肺活量

640mi

四肢

左臂、左膝有明显变形,力量、协调、柔韧性较差

下肢长

96 cm

胸围

73 cm

小腿长

41 cm

运动能力:右边的肢体活动优于左边,整体协调差,精细动作慢,平衡差。

肩宽

36 cm

胸厚

19 cm

跟建长

21 cm

性格特点:顽皮多动、流口水、批评易情绪化、胆小爱哭、不善交流。

臂展

130 cm

指距

9 cm

上臂长

26 cm

兴趣爱好:篮球、唱歌、打游戏。

足长

23 cm

手长

58 cm

前臂长

32 cm

服药情况:冬天服用预防感冒药物。

髋长

38 cm

足宽

8 cm

手足距

60 cm

使用辅具:无

100M

26”39

立定跳

68 cm

垒球

18M

致残原因:早产儿先天性导致

背力

30kg

握力

3kg

腿力

15kg

病症起伏性:无

反应时

1.5秒

体前屈

-20 cm

注意事项:3个月必须回家一次不然需买牛奶饼干。给予

短期目标1:学会跑、跳、投等基本动作(3-5个月)

1、慢走10圈开始,逐步过度快走、慢跑。

2、原地节律跑(1-2)左右脚分节奏、规律地原地跑动。

3、站立前后挥臂(1-2)左右手有节奏、规律地前后摆臂。

4、登楼梯:20节楼梯1分钟上下一次。

5、并腿跳,1米的圈内来回练习并设置保护。

6、沙包前抛:练习20次×4组。

长期目标2:认识跑道线、起点、终点、加强柔韧和力量练习(5-8个月)

1、组织学习认识操场跑道线,避免在排水渠道跑动、横穿跑道、逆向跑动都是危险动作,对起点、终点的认识方便开展训练。

2、加强左肘、左腕、左膝等关节的练习,例如弯举、上推、后提、前踢等动作训练。

3、针对四肢、躯干进行柔韧练习,例如体前屈、分腿压、并腿压、侧压、弓步压等方式。

4、增加腿步力量训练:上登腿、半蹲、全蹲、负重提踵。

长期目标3:加强灵活性、协调性练习,提高速度素质以及反应时(6-10个月)

1、小步跑:强调脚掌向后抓地,屈膝前踢腿的动作技术。

2、跨步跑:强化上蹬的作用,积极促使膝向前顶形成空中跨步。

3、交叉步:依次前交叉后交叉步的跑动练习可以先慢后快,增强柔韧及协调性。

4、高抬腿:要求交替向腹部顶膝,脚尖触地,身体保持直立跑动。

训练评价:运用个别化训练计划针对运动员锻炼患肢或精神康复,提高练习者在训练中因障碍造成的薄弱环节。利用言语鼓励帮助练习者建立信心。

                     

 

    1.4 精神残疾、自闭症患者周期训练计划

训练目的

周期性的技能训练帮助练习者进入体育训练的过程,通过技能、技巧的练习使练习者提高运动成绩,恢复对自我的信心和安全感。

日期

3月9日

3月10日

3月11日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4日

上午

1.准备活动

2.变速跑220M(30M×4,40M×3)

3.100M×2

1.250M×4

2.柔韧练习

3.200M×2

4.150M×2

5.100M×2

1.准备活动

2.慢跑1500

M×2

3.30kg杠铃弓步下压、半蹲20×4

1.250M×4

2.柔韧练习

3.100M×3

4.50M×2

5.40M×2

1.准备活动

2.慢跑1500

M×2

3.俯卧撑20×4

4.仰卧起坐30×3

1.250M×4

2.柔韧练习

3.高抬腿30M×2、加速跑30M×2

下午

4.跨跳50M×4

5.足球30分钟

6.蛙跳20M×5

7.30kg深蹲20×4

休息

6.30kg深蹲20×4

7.仰卧起坐30×3

休息

4.高低跳

20×5

5.30kg弓步压腿20×4

运动量

1500M

2000M

3000M

1500M

3000M

1500M

通过训练建立各类智力残疾人的自信心,根据练习者训练情况,激发训练的兴趣,按照不同运动能力、不同障碍类型与程度安排训练,制定训练目标、注明训练时间与时限,选择适宜的训练内容并进行准确的评价

    二、训练成果及现状分析

根据江西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托养的250名残疾人作为研究对象,细化到各种类型、症状、程度、发病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索。突出智力残疾人托养生活中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使练习者能针对不同病症的治疗。唐氏患者建立兴趣,在锻炼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专注于某项运动技能特别高,例如乒乓球、足球、跑步等;脑瘫患者因为肢体障碍影响大多数运动项目无法练习,经过特定的个别训练计划练习者锻炼障碍肢体,促使整体协调性提高,练习效果显著,例如长期锻炼田径项目后四肢明显屈伸自如,行走无碍,最佳状态能进行短跑比赛;精神残疾患者能进行长时间的体育项目,锻炼后情绪稳定期长、自控力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强化体质。

三、实施方案中产生的问题

3.1 智力残疾人长时间锻炼容易训练过度

      智力残疾人训练过程简单易行、循序渐进、锻炼全面、负荷适量。但往往因练习者疲劳感差造成运动量过大,相同负荷也不适宜程度不同对象练习,时常发生运动损伤或过度疲劳。根据多年练习者锻炼中发生的疲劳情况,具体表现如下:动作僵硬、手脚无力、体力下降、寡言少语、难以平衡等需重点观察。

    3.2 精神残疾人高强度练习会导致疾病复发

在六年的托养残疾人训练工作中曾遇到过21名练习者精神疾病复发。症状如下:茶饭不思、言语增加、行为古怪、情绪激动、幻觉不断、运动能力下降明显等。根据研究指出精神残疾患者易于产生 病症的反复性,由于病理原因,外界不适当的刺激均能造成练习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突发前言不搭后语、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情绪多变的状况。

    3.3 重度肢体残疾人练习时动作幅度大、负荷重,不正确的练习姿势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重度肢体残疾人本身患肢的力量差、骨质脆、肌肉严重萎缩,适宜完成的是轻量化、低次数、多组数的训练计划。其中许多练习者在一定时间练习后,肢体运动能力增强,身体协调提高,柔韧性加强、肌肉力量增强、反应时减少。往往认为能进行更高难度,大强度的康复训练,违背肢残患者的康复计划,高负荷大动作的进行机体训练。练习不当就容易造成患肢挫伤、扭伤、拉伤更甚至于直接影响正常肢体的运动能力。

当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应立即停止锻炼修改训练计划,根据练习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休息安排。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智力残疾人定期记录身体各项功能指数、做好医学监控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刺激大脑的活动,提高思辨的能力,防止脑部和肌肉的萎缩,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根据体检结果显示:窦性心律不齐转为正常、低血压恢复正常、血总胆固醇正常、三高症状减弱等,运用康复训练的手段保障托养残疾人身体指标正常,为残疾人托养事业提供的健康保障。

    4.2 精神残疾人以低强高频训练为主,配合舒缓音乐进行放松

      精神残疾患者多以安静平和的训练环境为主,以滚球、短跑、力量训练、团体游戏为宜,少参加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摔跤等对抗项目。尤其是配合音乐的作用,能帮助练习者建立自信心,缓解对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和反馈失调,做出正确的应激反应,找到体育锻炼的乐趣的同时促进生理机能向健康方向发展。

    4.3 重度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安排适宜的训练量预防损伤

根据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评估及步态分析制定个别训练方案,注意运动量、运动负荷、训练组别、锻炼部位的控制,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由轻到重、动作简单化、做不对称练习。避免对患肢的练习无法完成、负重过大、拉伤、扭伤、撞伤的动作练习,必须又1名体育教师或体育健身指导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动作指导和训练量的安排,有条件的情况下请1—3名康复技师进行保护。

4.4 全面构筑“两个体系”建设中托养服务和康复服务质量的提升

江西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省级示范残疾人托养机构,吸取残疾人托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收集残疾人托养运动训练的数据,定期进行测试和阶段记录。六年来的康复训练,许多残疾人从进中心的智力程度低、精神状况不良、肢体无法活动、对生活失去希望到回到社会,重回家庭、参加简单工作、自食其力。根据笔者工作经历和训练些许经验,希望对全国残疾人托养工作的康复训练有参考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