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明:“良心座椅”是减少摩擦的润滑剂

16.04.2015  11:17

  4月13日下午,ZH9724航班正从大连飞往深圳,就在这期间,机舱内4名女性乘客因调整座椅靠背起了纠纷,双方发生争执并上演了一出“全武行”。因影响飞机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秩序,飞机经停南通时,这4名女子均被南通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民警带走,并被处以行政拘留5天。(《现代快报》4月15日)

  近年来,在飞机上频频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其中属乘客在飞机上“打架”的新闻屡见报端。这样的新闻看得多了,也让人产生一些困惑,调整椅背这等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小事,都能引发一场“战争”,我们在质疑乘客道德素质的同时,又可曾想过机上设备是否真的人性化呢?

  在飞机的机舱里,一排排整齐的座椅把本来就不大的机舱空间碎片化,人均实际活动空间变得很小,发生身体接触也很正常。而为了增加乘坐舒适度,飞机座椅靠背的调节功能本是人性化的一个设计,但却让许多乘客为此发生口角。暂抛开乘客素质如何不论,在如此狭小的个人空间里还能够大幅度地调整椅背,这不禁让人质疑座椅设计者的水平。

  飞机并不是唯一的出行工具,近年来随着高铁的飞速发展,我们在这“陆地航班”上也享受到了航空服务。有比较就会有感慨,高铁上的座椅靠背也能调节,但幅度却更加合理,再加上高铁车厢空间本来也比机舱要宽阔一些,所有的后排乘客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一个产品设计问题却引发了人品大战,高铁的舒适度让频频引发纠纷的航空座椅深思。前排乘客会认为,座位既然设计成可以调整的,那么后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后排旅客则会认为随意后靠太自私。双方各占一词那么矛盾的焦点就转移到椅子上了,最终大家就会认为椅子的设计存在缺陷。

  看来,服务旅客不是嘴上说说的口号,从一些细微之处就能看出人性化所在。对于为座椅之事争吵的人来说,或许,“良心座椅”才是减少这种摩擦最好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