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智能快件箱 南昌快递业破题"最后100米"

02.04.2015  11:11

    快递员送来包裹,家里没人或人在上课走不开怎么办?这一投递“最后100米”难题如今在南昌已有了多种解决方法,例如引入智能快件箱、设立快递末端配送站等。

    4月1日,记者调查发现,南昌目前已设有400多个智能快件箱,同时,快递末端配送站首批4个试点门店也已建成。然而,由于快递企业有顾虑,相关门店暂未正式投入使用。

     智能快件箱带来的便利与烦恼

    目前,南昌市快递从业人员约为1.5万人,取得经营许可和备案的独立法人快递企业47家,已备案的分支机构近300个。

    来自南昌市邮政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南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8251.78万件,同比增长72.89%。今年1至2月份,南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428.38万件,同比增长11.08%。

    由于快递业务量的增加,一天派3次件成为申通快递员陈师傅的工作常态。陈师傅主要在红谷滩中心区派收件,每天派件数量均超过100件。“好在有了智能快件箱,工作量稍微减轻了些。

    陈师傅所说的智能快件箱可实现24小时自助存取快件,快递员扫码输入包裹主人的手机号即可存件,收件者凭验证码便可提取。记者了解到,南昌已有400多个智能快递箱,分布在社区、高校、写字楼等,其中社区内的智能快递箱占比最大。

    在陈师傅看来,小区业主若不在家,物业不愿代收快件时,智能快件箱在投递“最后100米”过程中能帮大忙。但是,同在红谷滩派件的快递员小李却发现,智能快件箱也常带来麻烦。“有的业主会不慎删除含有提件码的短信,取件时不得不来回折腾。”小李说,有的快递员为了省事,收件人在家也把包裹直接放进智能快件箱,因此招来投诉。

     政府鼓励设立末端服务网点

    据悉,目前,智能快件箱并未在南昌所有高校普及。在没有智能快件箱的情况下,各家快递公司在校园某块空地上设摊派送快件现象十分常见,由此产生的丢失、错拿包裹的情况也不少,遇上下雨天,不少包裹还会受损。

    针对校园投递“最后100米”问题,部分精明者抓住末端配送商机,与一些快递企业达成合作,在高校内设立门店,专门为高校学子提供快递服务。

    实际上,根据去年11月南昌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快递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的意见》,该市鼓励快递企业与社区服务机构、大型写字楼、大学校园等单位开展合作,设立快件集中投递和收件公共服务网点,同时鼓励推广智能快件箱,为电商及快递企业收投服务提供便利。

    按照南昌市有关计划,该市将用3年时间解决末端配送问题,建成覆盖全市的快递末端服务网络。具体来说,今年,南昌将建立标准化末端配送网点160个以上,其中社区服务机构100个、机关事业单位30个、大学校园10个、大型写字楼10个、乡镇快递服务中心10个。

     快递末端公共配送站点待开业

    为推动快递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南昌已开始试点与专业第三方企业合作,建立快递末端配送站开展投递服务。南昌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庐山花园、铁路九村、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江西科技学院等地共设立了4家快递末端公共配送示范站点。截至目前,示范站点已完成选址、装修、统一标识、系统安装等前期工作。

    “有了公共配送站点,快件投递人和收件人都可以放心。”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相关站点已基本建设完毕,但因快递企业存有顾虑,所有站点都还未正式营业。“有的快递企业担心其网点会因此缩减,有的担心利益分成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直营模式的快递企业来说,由于对快递派送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在参与快递末端公共配送站点一事上,他们往往比较谨慎,不仅要花时间做调研,还要在许多细节方面与配送站进行沟通;而对于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来说,公共配送站点或可能对其已占有的市场产生挤压。“配送站点多了,他们的网点布局会因此受到影响,其中就存在利益权衡问题。

    该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南昌市在推进快递末端配送体系建设中面临多重“瓶颈”,具体涉及智能快递柜的投入和运营成本高、各方面的利益难以协调、配送运载工具和车辆五花八门等问题。但是,基于资源整合的角度考虑,快递末端公共配送站点有利于破解末端投递服务难题,应尽早投入使用。“尤其是在快件收发密集区和快递网点稀少的偏远乡镇,设立末端配送站十分必要。

    据悉,南昌市已计划在快件收发密集区建设末端配送站,促进“网订店取”,末端整合便利店、物业公司、家政连锁店等新型业态,推动各类生活服务业态社区聚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