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体育培训小心“野路子”

09.07.2015  12:42

吴名遂 绘

暑假到了,很多家长增加了对孩子体育培训的投入。上网一搜,各种体育培训广告让人眼花缭乱。业内人士提醒,认清专业培训机构及人员的相关资质,才能保障自身利益。

机构繁多,低价存在隐忧

跆拳道是比较热门的项目,其间不乏一些“野路子”培训班。上海市跆拳道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姚毅梅说,“这些培训班往往以低价为噱头,七八十元的一节课,他们只收三十四元,然后通过考级来赚钱。”由于很多家长对跆拳道不是很了解,孩子一个暑假下来虽然也考了黄带或绿带,但小朋友的竞技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级别。

姚毅梅说,防止遭遇消费陷阱,家长报班前不妨先“摸摸底”,可登录上海市跆拳道协会官网查询会员单位及合格教练信息。

良莠不齐,师资水平存疑

现在不少家长喜欢找私教,他们更相信口碑效应。尤其是网球、游泳、羽毛球等私教,大多是靠口口相传,于是不少教练通过家长圈子谋取生财之道。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对好教练的需求,往往大于好教练的实际数量,这中间难免鱼龙混杂。像“国家一级运动员”这种并非与教练职业相关的证书,也能成为“金字招牌”。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在健身培训消费中,有关私教的投诉比例最高。

运动协会可以在保证师资方面发挥作用。如近年来渐热的少儿轮滑,市轮滑运动协会竞赛部主任徐辛华说,协会每年都会在审核场地、师资后,发放当年协会指定的培训机构,“去年有6家,今年重新审核后减为4家。教练需持证上岗,协会定期派人上门听课,看教练授课的态度、是否顾及小朋友的生理特点。一旦学员对教练有投诉,可以第一时间找协会。

蛋糕诱人,吃好并不简单

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吃好这块“蛋糕”并不简单。在目前青少年培训机构没有统一资质认证、缺乏相关准入门槛的背景下,政府或相关社会组织应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胡红说,体育部门可以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已经在足、篮、排三大球方面有了试点,委托协会开办面向社会的教练培训。”上海市篮球协会专职副会长陈德春说,首期三个月的业余篮球教练培训大受欢迎,目前已有35人拿到篮球教练员证书。

胡红说,今后上海将每年选择几个市场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建立教材、培训、认证体系。上海还将尝试建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地方标准,包括教练、场地、安全等一套技术规范。(记者 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