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的“锋线尖兵”
本报记者 钟秋兰
2月13日,我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其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大一附院)组建的141人整建制医疗队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协和肿瘤中心)Z14重症病区。在这支医疗队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强调“医务人员除了精进医术,还要有仁心”;他是战“疫”前线的“锋线尖兵”——他就是我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战时”科室副主任彭小平。
对于为何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彭小平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党员都会做的事情。”这是彭小平出征武汉的初心,也是彭小平从医20年来一直保持的心态。20年来,他作为一名医院应急医疗队队员,总是冲锋在一线。
彭小平是心血管内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中青年专家、南大一附院心内科副主任,曾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学术演讲比赛全国总冠军、南昌大学十佳教学标兵等殊荣,在抢救心脏骤停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抗疫紧张的气氛下如何迅速把队员们的战斗力调动并释放出来,成了医疗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医疗队成立“战时”科室,彭小平被任命为副主任,“兼职”负责科室行政管理、协调等工作。他协助队长建立一系列工作流程,化整为零,集中优势兵力啃“硬骨头”,做到在面对复杂的“战时”情况,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同时,他把关心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作为重点,在他的组织下,时不时地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小活动,给紧张工作中的医疗队员送去意想不到的惊喜,继而减轻了队员们的心理压力。
从进入病房第一天开始,彭小平就观察到新冠肺炎患者,心态比较恐惧,容易丧失信心。因此,他一直强调要构建“温暖”病房,呼吁医护人员要重视病人心理健康,多进行人文关怀。
在隔离病房有个与彭小平有关的故事,一个“瓦罐汤”和“武昌鱼”的约定,在患者和医护之间广为流传。
彭小平作为医疗队第六医疗小组的小组长,分管10张病床。巧合的是182床患者的名字也叫“晓平”,这让医患之间多了一分亲切。每次彭小平来查房,他总是很开心地说:“小平主任,我们名字同音,这是多么大的缘分!等我痊愈出院,我一定要到南昌去看你们。南昌的瓦罐汤,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带上武昌鱼,让你们每一个人都尝个够。”“武昌鱼配瓦罐汤,绝杀!你一定要对我们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加油啊,我们掌对掌,心连心!等你来了南昌,我请你喝瓦罐汤!”彭小平也热情回应。每次治疗完患者他总是习惯和患者对对掌,打打气。
彭小平说,厚厚的防护服只能隔离病毒,隔离不了人心。你关心患者,他感觉得到就会回馈你,一来二去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治疗效果就好了。当每一名患者都康复出院,就是医疗队员们收到的最好礼物。
记者手记
江南三月春始足,桃花杏花参差开。
2月13日出发武汉,回到南昌已是3月31日。飞机降落昌北国际机场那一刻,彭小平说:“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这一句朴实的话,道尽了医疗队驰援武汉近50天里的艰难——这其中有彭小平因工作中眼睛受到紫外线照射带来的两天失明的忐忑,有带领团队抢救心脏骤停新冠肺炎病人的后怕。抢救病人是与死神竞速,面对突发状况,医护人员把自己置于巨大的被感染风险中没有退缩一步,这正是医生救死扶伤天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