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对话程晓曙:创新诊疗服务模式 “智能化医院”,让就医变得更容易

26.01.2017  10:39
  

  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南昌大学二附院已然成为中部地区的医学重镇,中部地区重要的医疗诊治、教育和研究中心,国内研究型医院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南大二附院人一直秉承“崇德佑民”的院训,用“始于细微,成于至善”的服务理念,守护着赣鄱大地的医疗健康,书写了诸多江西之最。

  2017年江西省“两会”期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程晓曙做客“新华全媒访谈”,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让老百姓得到平价、有效、安全的治疗;如何让“互联网+”的阳光普照在医疗领域等相关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杏林春暖 医疗扶贫心系百姓福祉

  主持人:程院长,您好,欢迎做客“新华全媒访谈”。江西两会期间,我省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参政议政,请问您作为省政协委员,最关注是哪方面?

  程晓曙:作为一名医院的管理者,我很关注贫困患者是否能得到及时医疗救治的问题。医院有些贫困患者,如经济非常困难还无偿捐献器官的文英来,南大二附院就充分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第一时间发起了募捐,我也带头捐款了,最后总共为他筹集了20万元善款。另外,医院还经常带队深入基层一线,接触到不少基层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让我也很是痛心。

  贫困山区缺乏健康卫生知识和基础卫生诊疗条件,我们医院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进行精准扶贫。今年1月,南大二附院就前往遂川,捐赠医疗设备和现金30余万元。同时,还经常利用医院的资源优势,定期到定点扶贫的村镇,进行义诊和健康宣教;选派优秀的中层到扶贫村指导,免费安排基层的医护人员来院学习,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渔,这些还远远不够的。作为省政协委员,我更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扶贫工作外,人才流动问题也是我特别关注的。现在行业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在引进外省优秀人才时,可以提供解决编制等一系列优待条件,但本省的优秀人才在省内流动却没办法解决编制等问题。建议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让所有的优秀人才都可以享受一样的待遇政策,或者采取备案制,这样在待遇上一致了,就更有利于留住省内人才以及人才的流动。

健康所系 不断创新诊疗服务模式

  主持人:近年来,南大二附院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有很多创新之举,有的还做到了全省首创,如“一站式”多学科综合门诊、住院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等,请您就这方面给我们做一些介绍吧。

  程晓曙:近年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基础硬件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就医人数的激增、医疗服务数量的加大,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群众就医体验不佳情况。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得到更加方便、快捷、满意的医疗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改善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就诊无序状况,2015年医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全力打造入院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和检查预约中心。为患者提供入出院、小型检查、床位预约等一体化服务,协助患者自动预约MRI、CT等大型检查。目前已有70%患者通过中心住院,今年9月将达100%;做到所有患者集中预约检查,分时段预约检查率100%。此举实现了全院床位的统一调配,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在日间手术等措施的协同下,平均住院日降至7.79天。

  另外,为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手续,对疑难杂症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的门诊综合诊疗,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和多次往返各个诊室的不便,医院门诊推出多学科综合治疗服务。针对复杂疑难病例,组织全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会诊,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重点开展了糖尿病足、癫痫、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种的多学科联合门诊,固定了时间、地点和人员,真正实现患者一次挂号即能受到全方位、多学科专家综合诊疗服务。

医者仁心  取消门诊输液敢为“天下”先

  主持人:我国并未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早在2013年9月,南大二附院就主动在我省率先试点取消门诊输液治疗,请问当初是处于何种考虑促使医院做出这个决定,患者反响如何?

  程晓曙:针对我国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卫生部于2011年在全国启动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早在原卫生部启动整治活动前,南大二附院就于2003年成立了药品监控管理委员会,在门诊取消了每支30元以上的贵重抗菌药及新出的抗菌药,严管抗菌药物的使用。

  2012年,二附院进一步提出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回归“能口服的不注射、能注射的不输液”的治疗原则,并于当年下半年,取消了门诊抗菌药静脉注射治疗。

  2013年9月,医院又在全国率先取消了门诊所有静脉输液治疗。目前,南大二附院门诊部已经将抗菌药物处方率控制在了7%,远低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的标准。

  取消门诊输液治疗试点,这种做法符合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在降低患者门诊费用的同时,病人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南大二附院希望通过试点,纠正社会上认为输液治疗好得更快的认识误区,倡导医疗同行回归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南大二附院在全国率先取消门诊输液的举措,曾引起全国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健康报》等中央级媒体都对此进行过解读和报道。去年武汉整治乱输液,武汉《长江日报》就曾以南大二附院为例,希望在全省推广此项惠民做法。

与时俱进  “智能化医院”让就医更容易

  主持人:作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正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医疗”也逐渐走入人们视线。作为传统医疗行业里具有标志性转折点的新型医疗模式,请问南大二附院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程晓曙:近年来,南昌大学二附院在全省率先进行“智能化医院”建设,依托信息化平台,对门诊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了微信预约挂号、微信支付、检查结果、自助胶片打印、就医数据云服务等一系列“智能化医院“服务,推进了智能医疗应用的广泛覆盖,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贴心的就医服务。

  通过“互联网+智能医院”,患者就可以实现轻松就诊。患者直接通过手机挂当天的普通号,并通过微信平台一键支付,完成实时缴费。交费后,凭挂号支付短信,便可直接到相应的科室就诊,无需再到窗口排队挂号、缴费、取号,大大简化就诊流程,节省了患者排队的时间。除了微信挂号,南昌大学二附院还实现了预约挂号“八大途径”:包括电话预约、网站预约、微信预约、自助机预约、现场预约、手机app预约、诊间预约、复诊预约与现场挂号。

  同时,医院还引进了一整套医学影像智能打印中心系统,可打印X光片、CT、核磁胶片。患者只需将条形码在自助胶片打印机上扫描一下,胶片就会自动打印出来,24小时服务,让患者随时都能自助打印胶片和报告,提高了医院相关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大医精诚  夯实“护心佑民”强阵地

  主持人:2016年3月,南大二附院胸痛中心成为江西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同年6月,该中心又成为全国首批胸痛示范中心,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医院的胸痛中心以及运行情况吗?

  程晓曙:实际上,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并不理想。从患者发病到120将其送至附近医院,从急诊科到心内科最后到导管室接受PCI,整个过程耗时过长,易错过黄金抢救期。

  为改变这一现状,从2003年开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全国较早,省内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救治绿色通道;2014年成立胸痛中心,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独立的1000多平米的心脏导管室,配置了3套先进的心血管介入设备,建立全天候多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手术人员梯队,可随时应对连续多发心梗患者紧急救治。

  2016年3月,经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现场检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达到国家胸痛中心标准,成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运行以来,医院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较前明显下降,由原来的8%左右下降到2%,达国内先进水平。

  通过不懈努力,我院胸痛中心又在同年6月被认证为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示范中心。

  医院胸痛中心下一步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提升辐射能力,继续加强胸痛知识的健康宣教,加强与120急救中心以及区域医疗机构的合作与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型医疗,建立全省急性胸痛的区域协同防治体系,为提高江西省整体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水平努力。

济世良医    精心做好人才文章

  主持人:“十三五”期间,医改工作将重点锁定“5+1”任务。其中,“1”是指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包括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请问我们医院在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方面有些什么举措?

  程晓曙: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才。南大二附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方针,大力实施“人人皆能成才”战略,不断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探索出一套适合二附院院情的人才管理方式。

  一是拓宽各类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给予配套事业平台等方式,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五年时间引进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15名。对高技能人才不唯“学历论”,本科学历也坚决引进。通过此种方式,做强做大了乳腺外科、泌尿外科以及胃镜室等薄弱学科。一改过往定时定期招聘政策,对知名院校优秀毕业生随时来随时招聘,将医院大门永远向人才敞开。近五年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80余名。

  二是创新科技人才引进机制。针对医院科研人员不足、临床医疗任务重、医师科研时间少等状况,医院创新实施《科研人员聘用及管理办法》,将科研人员与临床医师待遇同级,加快推进学科发展。通过此法,已有7个学科引进柔性科研人员和科研助手,10个学科提出专职科研人员引进申请;吸引了青年千人计划、973首席等优秀人才加盟,此举在全省业界引起强烈反响。2015年,著名院士詹启敏担任医院名誉院长,更为有力地推动了各学科的精准发展。

  三是营造人才成长有利环境。医院五年来大胆提拔10余名中青年人才担任科室及教研室行政职务,让他们逐步挑起科室和医院发展大梁。重新修订《选派人员出国(境)学习暂行规定》,让选派人员享有“保留原有工作待遇、每月1200美金生活补贴、全额报销往返路费”的江西最高标准,使他们在外安心学好技术并学成归国后造福家乡百姓。

  四是建立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医院实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要求需要晋升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必须有不少于三个月的海外留学经历,对他们以压力增动力,鼓励出国研修、开拓视野。政策出台后出国人数翻了三番。创新实施《医院博士考核管理规定》,从医疗、科研等方面对博士量化考核、增减津贴。经过三轮考核,博士优秀率提升41%。二附院成为江西唯一一家对博士敢考核、能考核的医院。

  在一系列激励机制下,医院已构建出一支“医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91%,高级职称人员占30%;博士生导师达34人、硕士生导师达277人。拥有中华医学会各专委会副主委、常委、委员106人,国务院津贴专家26人,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卫生部突贡专家各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以及江西卫生领域唯一的万人计划。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五年来共有86人获得市厅级以上荣誉,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各占据一半共计40人。人才的繁荣为医院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崇德佑民  “医联体”共谋发展

  主持人:日前,贵院与南昌县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举行了签约授牌仪式,这也意味着我省首个“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我们想了解一下“医疗联盟”的意义和作用。

  程晓曙:“医院联合体”其实是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技术和管理为纽带的协作组织。事实上,我省医疗机构间整合资源、建立分级诊疗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从省到市再到县,各层级医疗机构纷纷尝试各种形式的合作,积极探路分级诊疗。

  就拿南昌县人民医院来说,医联体模式建立后,南大二附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行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医疗和技术应用等资源共享,同时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对其提供相应支援,促进该院医疗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推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更好地服务患者。

  大医院“牵手”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大手牵小手”谋求共同发展的“医联体”,为均衡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提供了重要路径。但以往这种“医联体”主要是松散型的,主要以技术为纽带,核心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各医疗机构相对独立,各方难免动力不足。此次两家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开创了省内医院紧密合作的先河,对推动省内医疗资源下沉和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双方将全方位深度合作,逐步实现管理上打通、医疗技术看齐、教学与科研资源共享,达到联体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等目的。

精益求精    “网红”笔记扬工匠精神

  主持人:去年,贵院“90后”护士王婷因为“高颜值”的手术室笔记而成为“网红”,据说通过手写笔记积累护理知识是我们院护理部的一种管理方法。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仍然坚持手写笔记的学习方法,您是怎样看待的?

  程晓曙:2016年10月,南大二附院手术室护士王婷的“高颜值”手术室笔记迅速“走红”网络和朋友圈。娟秀工整的字迹、与教科书如出一辙的解剖图、详实细致的手术记录……,笔记折射出的工匠精神,收获全国网友的“点赞”。

  “高颜值”手术上台笔记“走红”看似偶然,背后却有着40年代代坚守的必然,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这支医疗队伍优良传统积淀的展现,更是对医疗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南大二附院一批优秀的医护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内在含义。

  上台笔记是对患者生命的“贪婪”和“渴望”。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患者,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抓住任何可能治愈的机会。而写好上台笔记增加了这个机率,这也正是我们医者仁心的现实注脚。


  新闻链接:
http://xhpfm.mobile.zhongguowangshi.com/v300/newshare/1525891?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

  • 责任编辑:易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