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曲征:必须遏制军训服装的浪费现象

27.10.2014  12:00

  结束军训的新生开始自己的大学时代,他们脱下的迷彩服去哪了?根据调查走访多所高校得出的数据,几百万套军训服装大多在“服役”一二十天后面临“报废”的命运。在厉行节约渐成社会风气的语境下,大学生军训服装应加强综合利用,防止成为“一次性用品”。(10月25日《城市快报》)

  大学生的军训服装包括帽子、上衣、裤子、手套等,每套价格通常100多元,军训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把军训服装扔进垃圾桶,有的当擦脚布用了,即便不扔进垃圾桶而压在箱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早晚会变成垃圾。有人粗略算了一笔账:今年全国有近700万大学新生入学,按每套100元计算,一年军训服装要花掉数亿元。而数亿元的军训服只穿两周,显然太浪费了。

  实际上,不只是大学生,初中、高中一入学也要进行军训,同样也要让学生购买价格不菲的军训服装,这些军训服装,同样在服役一周或者二周之后,成为学生不再使用的垃圾。有的低价卖给小贩,但大多压在箱底,成为垃圾是早晚的事。

  许多生产厂家也知道军训服装使用时间不长,所以一般也是粗制滥造,有的同学还没有军训完毕,服装就出现了问题。但是,军训服装的价格却不低,成为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说的是,一些学校领导依靠军训服装吃回扣,利用权力搞寻租,最终钵满盆满的是生产厂家以及学校领导,而吃亏的却是莘莘学子。这也是每年校方都积极购买军训服装、轰轰烈烈搞军训的原因之一。

  学生交了不菲的服装费,使用几天之后便成为垃圾,对于学生很不公平,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也是一种应该遏制的浪费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此予以纠正。笔者认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军训服装循环使用制度,入校新生军训之后,将服装交到学校,由学校保管,然后下一年再让新生使用,当然,学生只交使用费而不是全价购买服装;或者,学校购买质量可靠的军训服装之后,每年向新生租赁;再或者,厂家干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使用寿命只有几周的服装,向学生低价销售。不管哪种方式,都不能离开监管,既不能让黑心厂家无底线地赚取学生家长的血汗钱,也不能让学校领导在此过程中大搞权力寻租。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在军训时就不要穿什么军训服装。目前的校服,通常设计的宽松肥大,同样可以作为军训服装使用。况且在校服更换频率太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校服穿不坏便成为垃圾,更有必要作为军训服装使用。

  勤俭节约的美好传统,需要依靠实际行动去实现,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履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行。那就不妨从遏制军训服装浪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