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更好看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图片展侧记

07.01.2015  16:00

  江西日报记者 唐 燕

  1月4日,为期10天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图片展在北京开幕。173张精心挑选的图片,集中反映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两年多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天,一拨拨观众走进展馆,感受赣州的巨大变化。

  “人民得到实惠

  “美丽老家,幸福赣州……”刚走进展馆大堂,一首富有客家韵味的歌曲飘入耳中。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观众们走进了赣南人民的幸福故事。

  你瞧,没有了危旧土坯房的铭恩新村、洁源新村、大埠湾里新村格外别致。你看,昔日煤油灯家庭用上了安全稳定电,饮水困难家庭喝上了放心洁净水,交通不便的乡村有了平坦致富路……

  “一组组新旧对比照,看出赣南人民得到了实惠。赣南的巨变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和担当。”全国知名劳模李高峰感慨万分。

  赣州把解决好突出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帮助群众解决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

  正如讲解员所说,两年多来,全市已有263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近300万人结束了“冰箱成杂物柜、电灯像萤火虫、电扇转不动”的生活,数十万群众告别了“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的日子。

  “结伴到赣州旅游

  上堡梯田、九寨温泉、陡水湖、三百山、阳岭、丫山、齐云山、小武当山……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恰闻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展馆中间,美丽宜人的风景画不断。

  优美环境的背后,是赣州紧扣绿色崛起,推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谐共进的发展理念。

  除此之外,烧瓦塔、添丁炮、唢呐、桥帮灯、板凳龙……颇具特色的客家风俗更是让观众充满好奇。

  胡玥莹是一名南昌人,“在北京看到赣州的展览备感亲切,希望这次图片展览能让大家多了解江西,了解赣州。

  “我们吃过赣南脐橙,但没到过赣州。”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宁佳音、李雨聪分别来自河南、湖南,平时都喜欢旅游。这次参观图片展后,她们有了一个约定:结伴到赣州旅游,感受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具一格的客家风俗。

  “红色基因代代传

  展馆内,贴有100多位赣南籍将军照片的背景墙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关注。艰难与抗争、血与泪、光荣与梦想,都写在了每位赣南籍将军的脸上。

  兴国籍长征老红军、开国上将陈奇涵的小儿子陈崇北携妻子来到展馆,在照片墙前合影留念。他说:“我一次次听父亲讲述那段峥嵘岁月。他们艰苦奋斗、坚定信念的精神和意志已融入红色基因里,成为我们传承的精神瑰宝。

  “两年多了,赣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央企应多响应国家的号召,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赣南发展,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神华国华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许定峰说。

  北京市民周英敏老人推着小车,带上10个月大的孙子来参观图片展。她深有感触地说:“都知道赣州是共和国的摇篮,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这种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值得后代们好好学习。

  穿越历史烟云,这是一片神奇光荣的红土地。再看今朝,这是一片熠熠生辉的热土地。新年伊始,赣州再擂战鼓,再扬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