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变得更美更时尚 限放鞭炮让小镇天空更湛蓝

27.02.2015  11:0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逢春节,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地不远千里回到那个原点。节日总是短暂的,每一次回到故乡,再次启程离开,都会增加几许乡愁。岁月在变,我们在变,家乡也在变,家乡不可能永远是记忆中的模样,新风景、新风尚让家乡更具活力。

  ◎庐山区莲花镇妙智村:村旁公园也能看音乐喷泉

  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妙智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一眼望见远处庐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代,可以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些年,我一直在外求学、工作,回去的日子越发少了。今年春节,我回到小村庄给住在这里的小姑姑拜年,却怎么也找不到去小姑姑家的路了。记忆中的那条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柏油路,而眼前的是一条十分平坦宽阔的马路,不仅安装了路灯,十字路口还有了红绿灯。

  “村里好多房子都拆了,路也变成了十里大道,怪不得你找不到。”小姑姑在电话里笑着说。这两年莲花镇进行了征迁,并开建了农民公寓安置小区。按照计划,安置房2015年年底前就可以交房,在此之前村民们拿着过渡费,各自租了房子。村民老孙告诉记者,庐山区近年新建的南山公园距离村里只有两公里,公园占地近70公顷,公园里有音乐喷泉、文化展览中心,天气好的时候,村民们经常三三两两到公园散步。老孙很憧憬住进新房后的生活,“今后,我们都成城里人了,而且村里的空气比城里更好。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

  ◎萍乡市安源区:包压岁钱不再“压力山大

  我岳父住在萍乡市安源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当地过年给小孩包压岁钱节节攀升,给一个小孩包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动辄上千元。周边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平辈人过年回家倍感“压力山大”,感叹包不起压岁钱。

  在南昌上班的安源区高坑镇人余凤武告诉记者,每年回家过年,最纠结的就是给小一辈的小朋友包压岁钱了,“包少了显得太寒碜,担心别人说在外面混得不好,包多了实在扛不住。

  今年春节,记者回萍乡过年发现,这种包压岁钱攀比风气大大消减。我爱人80余岁的祖母大年初一带头给后代包压岁钱,每人只发50元,并要求膝下子女也要和她同步,不能超规格。奶奶说:“并不是包不起大红包,给小孩包压岁钱就是讨个彩头,图个吉利,没必要攀比,如果给的压岁钱太多,对小孩的金钱观、价值观也是一种误导。

  我在周边小区走访发现,不惜本钱给小孩包压岁钱的风气已经大为好转。“以前很多人喜欢给小孩包大红包,却忽视了给父母尽孝的钱。”我妹妹刘晶璟说,与其给小孩大派红包,不如包个大红包给父母,因为现在年轻人常年在外工作,聚少离多,这样也可以略表孝心。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汪清林

  ◎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限放鞭炮让天空更湛蓝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记者的家乡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一个普通的北方小镇,也开始了限放鞭炮。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环保,春节里的天,也越来越蓝了。

  正月初一一大早,往年里密集的鞭炮声明显稀疏了很多,甚至没有影响到家里孩子的睡眠。推开窗子,湛蓝的天让人赏心悦目,也不见北方小镇冬日早晨特有的烟火味儿。

  “现在人们都住进楼房了,都讲究环境卫生,再加上政府划定了几处燃放鞭炮的地点,很少有人像过去那样,放个不停。”小区里,一位大爷收拾着地上的垃圾,念叨着过年的新变化。

  吃完早饭,我走在小镇的大街上,燃放鞭炮的纸屑也几乎绝迹。“现在大街上不让放鞭炮了,镇子里有几块大空地,如果想要放鞭炮得去那里。”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此举让鞭炮声少了许多,让年味显得有点淡,但一大早的新鲜空气,让不少人都很舒心。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王鑫

  ◎南丰县琴城镇:娱乐购物有了好去处

  我的老家在南丰县琴城镇。离开家乡有些年头了,因为读书、工作的原因,回家乡的日子越来越少。

  琴城镇过去以十字街为中心,也就是“东西南北”各一条街,十几分钟就够走完一条街,买点东西就像赶集一样掏点地摊货。这次回乡过年,我特意邀上几位儿时好友逛一逛。朋友阿路告诉我,现在生活品质高了,买东西的好去处也多了,靠走路可不行,商业街就多了好几条。朋友开车上了平坦的马路,两旁全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和商业区,洋溢着小城镇的热闹与喧嚣,过去只有省城才有的品牌店也陆续开张营业。

  往年春节,小镇的人们闲来无事又无好去处,便聚上一桌人,不是搓麻将就是“斗地主”。可今年回乡,休闲娱乐也不愁没地方玩。腊月廿九晚上,几位朋友相邀去游玩,之后又去新开发的琴台湖周边的KTV里吼了几嗓子,乐在其中。除了KTV外,还有电影院,里面也有了与省城同步放映的大片。

  朋友阿伟笑着说,琴城镇虽然只是个小县城,可大城市里有的都有了,这就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购物、娱乐一点都不差。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谌恒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