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壮举曹振昌跨越50年的16次生死营救

16.04.2014  17:49

  新华报业网讯 在泗洪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叫西沙河。在这条河附近,有个爱“逞能”的老曹,是这里的大明星。为啥这么出名?今年已经71岁的曹振昌,在50年的时间,从河里救出16名落水者。每天划着船、钓着鱼,遇见落水者尽力挽救,这似乎已经成为老曹的一种习惯。

  在2013年度“感动宿迁”颁奖典礼上,曹振昌的16次生死营救,年逾古稀的他用善举托起了人性,用精神诠释了力量。他是乡邻心中的好人,更是西沙河畔的英雄。

20岁时他从河中救出个男孩

  曹振昌家住在泗洪县归仁镇安河村,安河村与宿城区陈集镇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叫西沙河,河床宽近200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周围七邻八村的人都要到安河村街赶集,当时河面上还没有修桥,来往行人只有从渡口坐船到安河村,渡口摆渡的人就是曹振昌。

  那一年,20岁的曹振昌在摆渡之余,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跳入河水中尽情畅游。久而久之,曹振昌自然练出了一身的好水性。

  一天,曹振昌摆渡时和岸边一个人在聊天,突然听到有人问,刚才在河边玩的那个小孩怎么不见了?正当曹振昌四处张望时,就听到一声惊叫声:孩子掉到河里了!顺着惊叫人手指的方向,曹振昌看到了那个孩子正被水流一点一点带向河心。曹振昌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跳进河中,只见他没多久就游到落水孩子身边,伸手将孩子拉上岸来。

  在那时候,救人的事在人们眼中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甚至连一声道谢的话都听不到。救人的人呢?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或者听别人道谢的话。那种善举、那种纯朴,在乡村是一种传承千年的美德。

   救人不是逞能而是应该做的事

  因为从事摆渡行业,每天与河打交道,救人对于曹振昌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的事了。甚至,已经成了曹振昌的一种习惯。每逢河边有玩耍的孩子、岸边有洗衣的妇女,曹振昌总会守候在船上,时不时地用眼睛瞟向他们,生怕他们一不小心掉进河里。

  一天,突然一声落水声从附近传来,曹振昌抬头一看,一名洗衣妇女落入水中。曹振昌跳下船,边向妇女落水的地方奔跑,边脱去身上的衣服。

  跑到妇女落水的地方,曹振昌便一头扎进河水中。当曹振昌一点一点把落水妇女拖到岸边,双手托起落水妇女走向岸边的时候,曹振昌的身体摇晃起来。或许是他还没有从秋天的凉水中暖过来,也或许是因为落水妇女连衣带水的份量过重,让曹振昌倍感吃力起来。后来曹振昌说,那一段只有十来米的距离,他感觉足有两里路那么长。而直到曹振昌救起落水妇女十多天后,曹振昌才从落水妇女丈夫口中得知,落水妇女已有身孕,都快五个月了。

  随着曹振昌救人的次数越来越多,救起的人也越来越多,知道曹振昌救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一位熟悉曹振昌的人告诉记者,曹振昌在摆渡的几十年时间里,救了十几个落水孩子和妇女,每一次救人,他都毫不犹豫,不是他逞能,而是他觉得,救人是他的份内之事,是他应该做的。

   年过古稀他再次救出3个孩童

  为方便过河,当地人筹钱建了一座便桥。桥面由水泥板铺设,桥长20米、宽2.5米左右,只能通行非机动车和小轿车。有了桥,渡口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于是,曹振昌离开了渡口。离开了渡口,曹振昌救人的次数也就少了,过去救人的那些事,也就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漠了。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曹振昌年过70岁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让他惊心动魄的事。

  在2013年9日3日,一位10岁的儿童骑自行车带着本家一名5岁儿童和一名8岁儿童,当自行车驶上西沙河便桥后,由于前些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桥板之间被雨水冲出一个坑,当自行车往下晃行时,刹车中失控栽下桥面。孩子家长告诉记者,虽然桥面距离水面只有2米多高,但河面宽阔,河水深达3米,如不及时施救,必将引发一场人间悲剧。在附近垂钓的曹振昌,目睹此景不禁大吃一惊。于是他当即扔掉鱼竿,一边大声呼救,一边向事发现场跑去。

  此时,会点水的10岁儿童正在水中想对同伴进行施救,曹振昌率先将其推到岸边。然后老人再将正在水中挣扎的8岁儿童拽到岸边。曹振昌年老体弱,经过疾步奔跑和奋力施救,已经力不从心。然而救人不容耽搁,当老人最后准备施救5岁的孩子时,却发现孩子已经沉到水下。老人很着急,当即向孩子沉入水下前的水域潜水下去,可仍旧没有摸索到孩子的身体。正当他心急如焚之际,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撮小辫子,曹振昌游过去果然触碰到孩子身体,一把将其抱起,孩子随即紧紧搂住老人的脖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颁奖典礼上,评委组这么评价老曹:无数次从深不见底的水中,托起了孩子的生命。从青年到暮年,跨越50年的16次生死营救,年逾古稀的他用善举托起了人性,用精神诠释了力量。他是乡邻心中的好人,更是西沙河畔的英雄。(记者张琥/文杨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