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确定曹操DNA经过:曾花3月时间研究古牙

03.12.2013  13:37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基因检测

  研究人员给曹姓志愿者抽血验基因

  曹忠义被认定为曹丕第77代孙

  曹氏后人分布图

  11月23日,来自东北的两个曹氏家族相聚沈阳,开了一场场面奇特的“认亲会”。半个月前,复旦大学公布的研究结果,给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祖先——曹操。

  除这两支外,全国被复旦大学研究认定的曹操后代,还有7支,分布在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中国传统戏剧中第一大“白面奸臣”。关于他的身世,从《三国志》、《后汉书》到《资治通鉴》,史书历来众说纷纭,再加上《三国演义》这样历史小说的演绎“推广”,曹操的身前身后事像后人对他的评论一样,充满着争议。

  曹操横槊赋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他的身世之谜,却在取自后人身上的两毫升鲜血中解开了。

   拿曹家“开刀

  2009年7月,寻找曹操基因项目发起人之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刚刚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国。他的研究方向是“人类进化的基本法则”。

  “我回国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踪一个姓氏的家族谱系,通过生物学方法推算出一个家族的进化速率。”他对本报记者说。

  什么是进化速率?李辉用手指在桌子上描画了一个树的图案,给记者作出了解释:人类学最基本的观点,是把人类进化史画成一棵大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同一个枝条上,每两个人之间会发生基因的遗传和突变。同时,每个人又可以扩张出很多后代。

  “我们与祖辈相比,基因何时变得不同?当时的环境和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又有什么影响?”这是李辉希望解答的问题。要研究清楚这些历史过程,必须在时间上、空间上对人类的基因点进行定位。

  李辉说,在空间上定位基因点,也就是考察人的地域分布,通过考古的方法就可以确定,相对简单。但是在时间上定位基因点就很困难,也就是要找到进化速率。

  据他介绍,要计算人类的进化速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分析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突变的基因数。按照古生物学的说法来推断,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时间差是500万年,这样就可以算出黑猩猩和人类基因组变异的时间,由此再推算人类自身基因变异的时间。

  “但是这个误差很大,有时候时间会差上万年,上万年什么都可以发生,这样就不能准确地把促进基因组变化的因素都算出来。”李辉说。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方法:在人的家族体系里计算。“这就要求,这个家族必须有清晰的家谱记载,且必须有足够长的代数。

  李辉说,在国外很难进行这样的研究,“欧洲的家族历史顶多追溯到四五百年前,美国家族最长也就是二百年,而且很多材料都在官方手里,很难做民间调查。在中国,就简单得多。中国人有修家谱的传统,而且历史足够悠久。

  他回国那年的9月,在复旦定期举办的人类学沙龙上,李辉把自己的研究计划告诉了同校历史系教授韩昇。

  巧的是,他的想法与韩昇一直想做的事情不谋而合。

  韩昇希望通过搭建中华民族的姓氏基因库的方式,修成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形成史。

  这是一次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合作:韩昇能够通过家谱和历史文献等历史学方法,锁定某氏后人的范围;李辉可以通过DNA检测等遗传学方法,找出证明该氏后人的确凿证据。“只有我们联手,才能完整绘制历史和生物两张图谱。”韩昇对这次合作非常期待。

  项目确定后,李辉和韩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哪个家族作为研究“标本”?首先进入他们视野的并不是曹姓,而是孔姓。

  “孔家的家谱非常完善,年代也够悠久,但是孔家的政治影响太大,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李辉说。

  “普通家庭也不好弄。民间大多都是从明清时期才开始广修家谱。因为宋朝以前家谱都是官修的,民间不允许自修家谱,官修的又都是贵族家庭。所以我们初步把目标锁定在贵族家庭。

  韩昇解释说,他们定义的“贵族家庭”,指的是曾经在封建时代做过皇帝或皇亲国戚的姓氏。比如汉代的刘姓、唐代的李姓。

  但是刘姓、李姓都被他们否掉了。虽然这两个姓氏都曾建立过中国历史上兴盛的王朝,但后人太多太杂,“张王李赵遍地刘”,实在没办法考察现代的刘姓、李姓之人有谁是“皇族后裔”。

  选来选去,二人达成一致:曹家最适合。他们选定了中国历史上争议性最大的人物——曹操。

  李辉说,曹操的后人有可供研究的得天独厚条件:首先,曹操家做过几代皇帝,皇族后代中混杂程度不高,谱系相对“纯净”;第二,曹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口碑中,形象都不是太正面,大概没有人冒认曹操做祖宗;最后,曹姓在中国不算是大姓,全国的曹姓之人有770万,这样的规模有筛选的可能。

  2009年底,一张大网撒开了:时间横贯1900多年,地点遍布中华大地,目标人群是770万曹姓人氏中曹操的后人。

   曹操没有后人?

  韩昇和李辉第一次撒出的网,并没有如愿捕到鱼。

  在茫茫人海里寻找曹操后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一千多年后的今日,曹操后人在浩瀚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早已被淹没掉了。

  一个很可能让研究夭折的问题浮现出来:曹操有后人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项目就彻底“搁浅”了。

  但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的韩昇,坚定认为曹操是有后人的。

  根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嫔妃除了原配丁夫人无子嗣外,共育有二十五男。其中比较广为人知是曹丕、曹植、曹冲。在族系延续中记录最详细的,自然是后来登基做了皇帝的曹丕这一脉。

  不过,曹魏后来被司马氏篡政,有一种说法是曹氏一族被灭门。但韩昇说,司马氏篡魏确实诛杀了曹操不少后人,但绝没有灭门。

  司马氏篡魏是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开始的。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执政的大将军曹爽(曹操侄孙)拥魏帝曹芳(曹操曾孙)出都城,到高平陵祭明帝,留在洛阳的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曹爽束手就擒。随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受牵连者达五千余人。这段历史的真实度是确定无疑的。

  韩昇认为,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诛灭的是曹爽这一族,而不是曹操的全部直系子孙或者整个曹氏宗族。曹操的曾孙曹芳仍然当着傀儡皇帝。

  不过,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曹操直系到第三代后,就没有正宗后人了。此说似有依据,曹芳并非曹操之孙魏明帝曹叡嫡子,而是养子。曹芳被收养之前身世不明。

  对此,韩昇表示,即便曹芳并非曹叡亲生,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世袭继位原则,曹芳也应该是曹操本族近亲。更何况,“我们要找的并不只是曹丕这一脉,而是曹操25个儿子留下的后人。

  曹操有25个儿子,25个儿子都封王,在多妻制下,又生了大量的孩子。曹丕称帝,他有9个儿子,又是大批的男孩子出现。

  一千多年前的那场宫廷政变,曹魏皇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祸。传说背后的真相是,最后一任魏王——曹操的孙子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居住在曹操的下葬之地邺城。五胡十六国,战火燃烧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居于江东,繁衍生息。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家族,逐渐远离权力中心。他们的踪影,在文献记录中已无迹可寻。然而,他们的血脉却在延续。

  世风盛行贬曹的年代,多数曹操后裔选择了沉默。有人甚至改名换姓,不敢认祖。李辉和韩昇决定将DNA的链条往前追溯。

  公元前209年,江苏沛县人曹参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建立汉朝后,封曹参为平阳侯。这位西汉的开国元勋,《三国志·武帝纪》里明确记载,就是曹操的先祖。已经查阅过的曹氏家谱中,有不少家族虽然没有提到曹操,但都尊称曹参为祖先。

  也许那些尊称曹参为先祖的,就隐藏有曹操后裔。

   “搭车”曹操墓

  从曹魏到唐,韩昇把上海图书馆的文献重新翻了一遍,又在馆藏的上千个墓志中,把所有曹姓墓志都找了出来。他还带着十几名学生,在上海图书馆把118家曹氏家谱翻阅影印。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查找曹操后人,千头万绪,进展缓慢而艰难。正当韩昇为此心生焦虑之时,曹操却自己“”出来了。

  2009年12月27日,河南安阳公布了发现曹操墓的消息,一时轰动全国。曹操墓真假的巨大争议随之甚嚣尘上。

  韩昇和李辉都意识到,曹操墓引发的“曹操热”,让他们的研究有了一个突破口。

  曹操墓发现一个月后,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个“英雄帖”:面向全国征集曹姓、夏侯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调查研究曹操DNA。

  DNA,一种双螺旋缠绕结构的排列,组成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密码,犹如ID信息,与人的一生相伴随。

  人类每一代遗传中,DNA都会经历神秘的塑造,有重组,也有保留,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祖先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的原因。其中构成生命的遗传基因中,男性DNA中的Y染色体是代代相传的,子代能完整继承父代的Y染色体主干不受混血影响,保证了Y染色体主干的严格父系遗传。

  这种稳定性,恰恰与中国长久以来的姓氏传承一致。

  如果曹操的后人存在,那么他们DNA的Y染色体,必然有一致的信息,这种一致,能把李辉和韩昇的研究带向生活在1900年前的曹操。

  从科研的角度说,李辉和韩昇的项目与曹操墓的发现并无直接关系,但曹操墓的大新闻却让他们搭上了“顺风车”。

  很快,李辉办公室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了。

  安徽舒城县里有个曹姓家族,家谱名为“七步堂”。听名字就可以知道,因为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他们认为自己是曹植的后人。

  56岁的曹佑平是“七步堂”主修曹氏家谱的主编。根据他家这一支家谱的记载,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但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据介绍,舒城“七步堂”这一支从谯国郡(今安徽亳州一带)迁徙到河南,然后又搬迁到湖北江陵。在明朝初年人口大转移中,从江西迁移到舒城,是曹志这一支的后代。

  “七步堂”的族谱上,写着一世祖为汉相曹参。很多历史传说中,都说曹操是曹参的后代。所以当曹佑平看到复旦发出的“英雄帖”后,马上给远在上海的李辉打了一个电话。

  “他们希望检测DNA, 明确他们是否是曹操的后人。”李辉回忆道。

  非常巧合的是,韩昇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曹氏家谱中,也找到了一支可能是曹操后代的家族:恰好也在舒城的“仪壹堂”。

  几经辗转,李辉联系到已退休的舒城县万佛水利站原站长、时年66岁的曹忠义,告诉他“仪壹堂”有可能是曹操之后。

  曹忠义手里有一份详细的“仪壹堂”家谱,从序言部分看,编制于嘉庆十年。但是这份家谱中并没有与曹操有关的直接记录。曹忠义说,老家谱中应该是有的,但是在早年一场水灾中遗失了。

  能够找到祖先,是曹忠义一直盼望的事情。所以一接到李辉的电话,他立即组织了家族三房人,准备接受抽血化验。

  在“英雄帖”公布之后,主动找来要求验血的曹家后代越来越多,“基本上是他们打电话来找我们,这是全世界第一份基因家谱。他们也很重视,也觉得很荣耀。

  李辉说,不管是不是曹操后代,只要来找他们的人确实姓曹,实验室就会进行采血验亲,看看他属于什么类型。课题组不仅仅要弄清曹操的基因,还要弄清楚曹姓整个的发展脉络。

   抽血验亲

  此时,韩昇正在紧锣密鼓地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曹氏的各种族谱,进一步确定抽血验亲的范围。

  上海图书馆有一项馆藏非常丰富,就是族谱资源。根据韩昇整理出的结果,全世界曹氏族谱共275种,上海图书馆就藏有118种。韩昇带领复旦历史系的研究人员,对所有能找到的曹氏族谱进行了全面查阅,并绘制出一份大致的曹操后人采样地图。

  “有一些民间族谱中会发生记忆的偏差,但是大部分族谱真实的程度超过我们的预想。”韩昇说。

  在一份族谱中,记载了河北真定(今北京)的一支曹姓,往南迁到安徽时,两兄弟分别去了广东和赣南。韩昇找到赣南的一份族谱,正好说是从真定而来;那支去了广东的,也有族谱作为印证。

  118份族谱,大致确定了几处最接近曹操后裔的居住地,一是以安徽亳州为中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4省的交界处,这也是安阳汉墓被发现的地区;江苏、浙江和湖南等省沿江地区也有分布,这是曹氏宗族南迁的路线。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大多数时候,李辉和韩昇会根据族谱、电话中获得的信息,带上100支试管,背着冰盒上路。辽宁、山东、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韩昇负责采访这些志愿者,并给他们提供的家谱“留影”;而李辉负责抽血。

  李辉说,一般当地的曹氏子孙都很配合,也会有一些人对抽血认亲的方法还心存疑虑。

  “我们在浙江金华一个村子里面采血,偶然听说另外一个村子可能跟我们抽血的这一家是同宗。于是我们找到了那个村的村长,聊了半天我们要验DNA的想法,他开始还挺支持,后来一听说要抽血,就不干了,说自己从来不参加宗教活动,我们也只得作罢。”李辉哭笑不得地回忆着这个“小插曲”。

  李辉说,在这些曹家集中居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历史传统:不演京剧里面有关曹操的唱段,因为京剧里多是骂曹操的。

  无论是韩昇、李辉,还是参加采血的曹氏后人们,都在等待着那个藏匿在Y染色体里的鉴定结果,那是曹操的“遗传密码”。

   夏侯氏基因

  寻找曹氏后裔高度重合的基因类型,也许就能解开曹操基因的密码。然而,有关曹操出身的一个历史争议却让取样过程变得越发莫测。

  翻开《三国演义》,第一回曹操就出场了,“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是流传最广的三国题材文学作品,“曹操本姓夏侯”也就成了最广为人知的版本。但《三国演义》演绎的成分颇多,与史实相去甚远。不过,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并非《三国演义》首创。

  韩昇说,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确是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政敌吴国人为了丑化曹操,写了一本书叫《曹瞒传》。这个传里面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来自夏侯家。

  如果曹操真的本姓夏侯,那么基于曹姓后人中的基因很可能会非常混乱,DNA采样将如何进行下去?

  韩昇说,其实对这一点,史学界早有否定的推测。中国人过继的基本原则是从最亲的人那里过继。曹操祖父曹腾兄弟四人,子女众多,不可能从旁姓过继子嗣。再者,夏侯家和曹家世代通婚,曹操还把他的女儿嫁给夏侯家,如果本姓夏侯,那岂不是他的女儿要嫁给自己的堂哥?

  不过,正是由于曹操扑朔迷离的身世,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采样的范围有所扩大,既包括自称是曹操、曹丕、曹植后人的家族,也有自称曹参后人的家族和一般曹姓,还找到了夏侯姓和一个很少见的姓氏——操。据说,这是逃亡过程中的曹操后人,将“”姓隐去,取了谐音“”而来。

  几个月的时间里,韩昇和李辉在全国各地采集的对象包括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大部分家谱资料也影印保存下来。

  然而,课题组刚刚开始的基因检测,就得到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本报记者 米艾尼)

  李辉回忆,浙江有一个村子,全部都是姓曹,他们家谱上记得详详细细,从曹操传到他们现在的人,每一代每一个人叫什么名字,怎么演变过来的都有。在对他们的血液采样分析中,李辉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Y染色体类型——O1a1。

  几年前,李辉曾经调查过姒(音si)姓群体的基因。结果显示,他们的主要类型是O1a1。姒姓传说是大禹的后代。同样是以大禹为始祖的姓氏还有夏侯氏。

  这个结果让李辉震惊不已,他马上在网上又发了一个夏侯氏“召集令”,在上海地区找到了四个姓夏侯的人。结果做下来他们又大吃一惊,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居然都是O1a1这个类型。

    难道史学界推论有误,曹操真的是夏侯血统吗?

  随着样本的增多,李辉进一步研究发现,O1a1这个类型在江浙一带很常见,占到人群的30%,并非曹姓和夏侯姓独有的共同点。从遗传学上讲,不能构成推断曹姓和夏侯姓共同血缘的依据。

  那么曹操后人共同的基因在哪里呢?

   发现“O2-M268

  在一代一代的父子相承的传递过程中,Y染色体也在慢慢地积累着变化。一种叫作单核苷酸多态(SNP)的变化类型(也称单倍型)因为突变速率极低,在后代中永久保留。

  在实验室,研究人员把收集来的近千份血样的DNA提取出来,并用Y染色体上固定位置的100个SNP突变位点,对全国各地79个曹姓家族的280个男性以及其他姓氏的446个男性志愿者进行分型。这100个点涵盖了所有东亚地区可见的类型。

  与此同时,李辉还将这些曹姓家族分成三类:宣称是曹操后代的、未宣称是曹操后代(或宣称是其他祖源)的、其他姓氏的普通对照人群。

  在无数次的比对分析后,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曹操家族遗传信号渐渐显形。

  李辉发现,在宣称是曹操后代的家族中,一种叫作“O2-M268”的Y染色体单倍型显著高频出现,而且“O2-M268”只出现在这组样本之中。而这一突变点在目前全国汉族人中都较为罕见,出现率只有5%。

  带有“O2-M268”基因的这些家族来自大江南北,互相之间并不认识,李辉认为,不太可能作假“串供”。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检测的样本中,有8个曹姓家族坚决认为自己不是曹操后代。这8个家族的Y染色体单倍型检测中,果然没有发现“O2-M268”。

  李辉又翻回头去,重新检测那个浙江曹姓村子的基因,同样找到了“O2-M268”。但在夏侯姓的样本检验中,却没有找到“O2-M268”的踪影。

  这些检测结果让李辉心里有了底。也许,他们已经找到了曹操的DNA,找到了曹操的后人。

  2010年6月28日,曹忠义收到李辉交给他的一份化验结果:仪壹堂曹氏家族与舒城县另一个曹氏家族七步堂有同一个基因——“O2-M268”。

  这个“O2-M268”,就是他们共同的先辈曹操留给他们的基因“印迹”。

  同时,李辉还告诉他,仪壹堂曹氏属于曹丕支脉,他应该是曹丕77代孙。

  曹佑平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收到了化验结果,鉴定他们七步堂确为曹操后人,属于曹植这一支,而他则是曹植第72代孙。

  “经过基因全序列精确检测,他们的共同祖先确实是在1800年前左右。”李辉进一步解释说,按照黑猩猩和人的基因速率计算,人类140年产生一个变异点。从检测结果看,曹植的后代和曹丕的后代差13个变异点,和现在相差1800年,按照史书记载,曹操生活的年代是1900年前,说明我们已经把误差做到100年以内。

  曹操后代的共同基因“O2-M268”的发现,让曹操DNA的测试结果呼之欲出。

  但是这个结果,只是从现代人的遗传基因和家谱记载逆推出了共同的祖先曹操。韩昇和李辉仍然希望从另外一头,也就是曹操的先祖身上,再次佐证“O2-M268”确定无疑是曹操的基因。

  曹操墓的发现,原本可以提供最恰当的样本。

   两颗古牙

  曹操墓考古过程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经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

  但是,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提出用DNA方法检测曹操墓中的头骨,却被负责曹操墓考古的河南方面拒绝了。

  那时,正是各方关于曹操墓的真伪争论白热化之时。

  李辉说,他们并不想卷入到曹操墓争论的漩涡中,也没真的下功夫向安阳要“曹操”的骨头来鉴定。

  “曹操墓的真假和我们的课题其实没有关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即便是曹操墓中的头骨与我们找到的基因不吻合,也不能说曹操墓就是假的,或者我们的研究是错误的。

  放弃了风口浪尖上的“曹操墓”,李辉他们另寻他途。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山东东阿的曹植墓。

  但是,李辉赶到山东东阿,却是失望而归。当地文物部门说,上世纪50年代挖出曹植墓的时候,东阿还属于平原省。当时曹植墓里的骨头和文物都集中在平原省的省会新乡,后来撤省并省的时候,有的文物送到了山东省博物馆去了,还有的被国家文物部门征调走了。

  “人骨在当时不算文物,所以被征调走的时候,也没有记录在册,等到后来山东省博要回曹植墓文物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字记录,不知道曹植的骸骨在哪里。”李辉只得放弃了曹植墓。

  除曹植之外,本来还有很多选择。

  根据李辉的了解,曹操的弟弟曹德,他的墓在上世纪70年代被挖出来,骸骨就和挖出来的土堆在一处,一见空气很快就风化了,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

  曹操的父亲曹嵩的墓,当时也挖出了曹嵩骸骨,后来骨头填回墓里去了,墓地原址上现在据说还盖了一个小酒楼,那自然是无处去找曹嵩的骨头。

  想来想去,李辉决定去一趟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

  1974年到1977年之间,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当时的安徽省亳县博物馆在亳州县城南郊一带清理了若干古墓葬。

  曹氏是东汉沛国(亳县)的一个大家族,曹氏家族墓葬的所在,在亳县很久以来就说是城南郊诸大土包冢,人们管它叫曹家孤堆。《水经注》卷二十三记载,古礁县城侧城南有曹操的祖、父辈诸人的墓葬。

  经过考古认定,亳州的这个古墓群是曹氏家族墓。

  其中最有名、出土文物最多的,就是元宝坑一号墓,通过墓里写有“河间明府”的字砖,考古专家们推测,这很有可能是曹操的叔公曹鼎之墓。

  “关于元宝坑一号墓的考古学研究很多,因为元宝坑出土的文字材料特别丰富。一般汉代的墓葬出土文物很少,但是这个墓刻满了字,有30多个字砖。其中刻着‘河间明府’的字砖和别的都不同。‘明府’,是对一个郡的太守的称呼。如果在诸侯国就是国相。史书记载,河间国的国相是曹鼎,正和字砖吻合,所以墓主人应该是曹操爷爷的弟弟。”李辉说。

  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学术推测,关于元宝坑一号墓主人的身份,一直众说纷纭。

  李辉来到亳州的时候,首先找到了曹氏家族墓当年的发掘者之一,著名考古学家李灿。

  时隔多年,今天的元宝坑里,早已没有了骸骨。但是根据李灿的回忆,元宝坑一号墓曾经挖出过2颗牙齿,当时保存在库房里。

  足足找了两天,工作人员终于在一个牛皮纸袋里,找到了这两颗牙。随后,亳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亲自把这两颗珍贵的牙齿,送到了复旦大学古基因实验室。

  “这两颗牙,一颗是臼齿,磨损很严重,由磨损状况可见,墓主人的年龄应该在50岁至60岁间。这个年龄区段再次证明了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曹鼎。另外一颗牙齿是犬齿,保存得比较好,磨损不大,这颗牙成了我们DNA实验的基本材料。”李辉说。

  李辉介绍,古代样本的DNA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解、断裂。如果样品超过100万年以上,里面的DNA就断裂得粉碎了。5万年前的样品,基本上里面的DNA也断裂得没法进行研究了。“这颗牙在2000年的区段,DNA的含量已经非常少了,如果没保护好的话,我们自己呼吸的气息喷上去,留存都会比它自身的DNA多上万倍。

  复旦大学有专门的古DNA实验室,分为5个房间,每个房间的空气都经过单独过滤,研究人员做实验的时候,都像宇航员一样把自己包起来,连眼睛都要戴上眼罩。

  这颗牙齿的测试,在这件实验室里做了三个月。

  为了不对牙齿的DNA造成“污染”,实验人员要把牙用蜡包上,在牙齿右下侧选取约0.5平方厘米大小打磨除去表面,再通过乙醇洗涤、紫外线照射去除污染;之后钻孔,通过零下180摄氏度的液氮将钻孔取出的材料处理成粉末,再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搜集提取DNA。

  即便这样,实验室也事先对每个操作者的DNA进行了检测,万一有操作者的DNA信息遗留在牙齿上,也可以从中筛出。而且,操作这项实验的全部都是女性,她们没有Y染色体。

  在这颗2000年前的牙齿中,李辉再一次发现了“O2-M268”的踪迹。

  终于,研究结果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O2-M268”,就是曹操的Y染色体类型,是他带给后代的“遗传密码”。

   曹操并非曹参后代

  今年11月11日,在项目启动4年后,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终于发布了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成果。

  对于李辉和韩昇来说,这次合作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发现了曹操的基因这么简单。

  通过对曹操后代,乃至整个曹氏家族的基因研究,李辉几乎可以准确绘制一张曹氏迁徙繁衍的图谱。

  经过研究,他们推定来自辽宁铁岭、安徽舒城、安徽绩溪、江苏盐城、湖南长沙和辽宁东港的六支Y染色体单倍群为“O2-M268”的曹氏是曹操后代。

  同时,研究者们还利用Y染色体弄清了曹操后代不同族群间的关系远近和迁徙过程。

  李辉的研究显示,安徽曹氏,在网络图中倾向于更紧密地聚在一起,元宝坑一号的牙齿和安徽绩溪曹氏和亳州曹氏邻接,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一部分山东乳山曹氏与辽宁东港曹氏更接近。这也和他们的家谱记载相吻合,说明曹氏很可能就源出安徽,由于曹魏政权的辉煌经历过轻度的人口扩张。

  “在已测定的曹操的6支后代中,有三家都是曹植的后代,两家是曹丕的后代,剩下的是他某一个小儿子的后代,不得而知。

  韩昇更感兴趣的,则是由曹操基因的测定而得以解释的若干历史谜题,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关于曹操身世的传说,除了确证曹操并非本姓夏侯,还基本排除了曹操和曹参的血缘关系。

  西晋人陈寿所著《三国志》,被认为是最为可信的三国史书。书中记载曹操的身世:“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陈寿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后代,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不过,曹嵩的父亲叫什么,再往上的历史,陈寿留了个谜团给后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所以千百年来,历史学者甚至老百姓都质疑曹操的血脉来源,然而却没有人怀疑曹腾的身世。

  若曹操的祖父确是宦官,那么曹操的父亲曹嵩又出自何家?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在山东和江苏找到了五个家族,他们家谱记载跟曹操没有关系,而是直接从曹参甚至更早的山东古代的曹国传播下来的。他们这些家族的Y染色体类型,全部都是清一色的O3a4类型。

  李辉说,虽然我们只找到了五个家族,这五个家族没有达到小样本的有效程度,但是因为它们百分之百都是同一种类型,所以他们这种类型的可靠度也非常高。很可能曹参或者古代曹国的君主都是这种类型。

  实验室推测曹操的类型是“O2”打头,而曹参可能是O3a4。那么,曹操和曹参难道不是一家人?

  韩昇认为,曹腾是名门望族,即便自己没有孩子,也只会在本族之间内部过继。这一点在曹腾的弟弟曹鼎那里已经得到了验证。顺着这个脉络上溯,如果曹腾真的是曹参之后,那么曹参的基因中应该也有“O2-M268”。然而这次的研究中,并没有找到。

  从这次的检测结果看来,问题应该是出在曹腾。因为曹腾身居高位,这个位置上他能够去篡改家谱世系,给自己贴金。

   中国遗传基因库

  寻找曹操基因的项目已经结束,李辉仍然不断接到要求寻根的曹氏后人的电话,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确定自己的家族是否也是曹操的后代,是否也有“贵族血统”。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研究结果表示了质疑。有历史学家认为复旦的研究结论缺乏权威性,仅仅根据9个曹姓家族判断曹操DNA不够准确。

  李辉解释说,反向推导一下,假设这些家族不是曹操后代,血脉在历史上没有联系,他们相同的“O2-M268”基因突变就只能是巧合造成的。而这种巧合的概率大约为千万分之三,也就是几乎不可能。

  这次复旦大学对曹操基因的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次把遗传基因研究精确到家族,并且是在没有古人检测样本的情况下,根据对后人的研究,推测出古代家族的基因。也是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确实是一家。

  在复旦大学寻找曹操DNA之前,用遗传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世界上也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用基因研究几千年前的稻谷以追寻其发源地,联合国人类基因组计划描绘出现代人类在地球的起源和迁徙等等,但是从国外来看,研究成果都主要集中在史前时期。

  “我们希望把这个手段往后延伸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李辉说。

  韩昇的理想,则是做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史的研究。他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能够如此相互融合,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

  “在中国,民族的概念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统概念,汉族和其他民族在几千年中发生了怎样的血统融合,这些历史的深层演变,却没法有清楚的历史叙述。但是有了基因技术,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考古过程中挖出的那些骨头是谁,来自哪里,在历史长河中他们如何定位,如何繁衍、扩大、迁徙、流动。”韩昇说。

  按照他的设想,整个中国可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遗传基因库,所有姓氏的基因信息都记录在案。

  到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凭借基因技术知道,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谁,全国成千上万个同姓人中,又有哪些人跟我们出自同一支血脉。(本版部分照片由李辉提供)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
哪些“大帽子”文艺社团是“李鬼”
 【诚信建设万里行】     哪些“大帽子”上饶之窗
遏制天价片酬,下降幅度有待市场检验
  一些媒体曝光的明星天价薪酬,最高的近1亿,5000多万的也有多人。根据果壳2016年8月29日文章,如果是第五套100元人民币,则一亿元的纸币大致可以摆放成1.上饶之窗
【图解】立秋:“秋声无觅处” 风吹麦浪瓜果香
原标题: 立秋:“秋声无觅处” 风吹麦浪瓜果香 上饶之窗
有品质 有内涵 有故事 这才是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蒲成 上饶之窗
新时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三重意涵
  作者:刘晓华(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上饶之窗
中国人的故事|钟情非遗传承的新一辈
  “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