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也曾买不起房 "北漂"房租占薪水一半

20.05.2015  13:09

  《给曾国藩算算账》共两本,此次出版的是曾国藩任京官时期的“账本”,接下来将继续推出其下册,即曾国藩在做地方官时期的收支状况。上册重点分析了曾国藩任京官时期的收入与支出以及收入中哪些是国家俸禄,哪些是灰色收入。从“曾国藩的个人收入与支出”出发,深入到了晚清社会的很多侧面,比如清代督抚衙门的运转、官场潜规则的运作方式。

  在广州购书中心,张宏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虽然铺天盖地,但90%是成功学一类。”在谈到创作此书的目的时张宏杰这样表示,“成功”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未免太过单调,剩下10%大部分也只是从政治、军事或者思想这类宏大的角度去“提炼”曾国藩,未免枯燥乏味。而他想做的,是用细节构建一个立体的曾国藩。

  在谈到这些细节时,张宏杰表示,他完成了两个“穿越”:一是对曾国藩内心的“穿越”,另一个是对晚清社会的“穿越”。他解释道,“通过观察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俯仰揖让,可以切身感受到曾国藩在种种艰难面前的犹豫与坚定、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真切地领略他的人格和魅力;通过研究曾国藩的收支状况,也能够观察清代财政制度以及地方行政机构的运作过程。因此,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晚清政治社会史的过程。

  穷困拮据曾被仆人“

  入京之后,曾国藩步步升迁,身居要职。但他的京官生涯一直很清贫。“曾国藩翰林生涯的经济状况始终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窘’。”张宏杰说。

  1832年,身为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与仆人陈升发生冲突。因为穷困拮据、脾气又大,曾国藩早已被陈升瞧不起。在这场口角冲突过后,陈升居然“”掉主子,另寻高枝了。这件事让曾国藩颇受刺激,写下一首《傲奴》诗。

  书中,张宏杰以1841年曾国藩的收支进行统计,其薪俸与公费合计为白银129.95两,但各项必要支出都得自行解决,包括住房、服装、社交应酬、出行车马费、日常生活开支等,当年,这些支出合计白银608.46两,赤字为478.51两。张宏杰指出,曾国藩的生活窘境是清代薄俸制的缩影,“由于传统社会一直没能建立起约束各级权力的有效机制,薄俸制让官员的整体腐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北漂”时期房租占一半薪水

  张宏杰告诉记者,作为“北漂一族”的曾国藩那时也买不起房。清代京官在住房问题上不享有补贴。除了个别人享有皇帝的赐第外,京官解决住房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建或者自购。二是租房。曾国藩北漂租房,房租竟然占一半薪水。

  道光二十年七月初一,曾国藩生了一场重病,因在千佛庵乏人照料,搬到骡马市大街南果子巷外万顺客寓,两个多月后才病愈,于十月初六由客寓搬到果子巷。本来他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看定一处住宅,每月房租八千文,全年需银66.95两,已占薪俸之半。

  十三年间,曾国藩总计搬家八次。总的趋势是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租金也从月租四千文到八千文、十千文直至三十千文,不断上涨。具体在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一至七月,住在棉花六条胡同,月租八千文。八月搬至绳匠胡同,月租十千文。全年房租和搬家装修费用,共花去白银97.87两。(注:清道光年间,一两白银等于1000文钱,约等于人民币200元,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