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替我喝一杯”,何时没有下一杯?

11.06.2014  12:16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各地都出台了各种形式的“禁酒令”。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一种怪现象频频冒头:部分领导干部“禁酒”之后,作为下属的普通公务员却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接过重担”,替领导频频举杯。“最近刚动完手术,我让小×代我敬大家一杯。”在地方“禁酒令”规定愈发细化严格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场景在基层公务接待的酒桌上并不鲜见。(6月10日《法制晚报》)

  在官员的接待酒桌之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幽默的领导在安排酒的时候,会说上这么一句话:同志们跟我上,然后一饮而尽。意思是让下属好好喝酒,陪好来宾。而如今随着八项禁令的深入推进,一些领导干部感受到了压力,把这种“同志们跟我上”变成了“同志们给我上”。

  在这种“替领导喝一杯”的现象中,我们分明看到了酒杯之中的琼浆玉液里倒映着某种诟病的影子。

  一者,酒杯里是权力无边的影子。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他们认为下属就得服从自己的管理,他们就是金口玉言,他们就是一言九鼎,没有下属敢当面叫板。于是,他们才会把这种“小某,把酒替我喝了”当做不以为然。权力没了边界,公私已经不分,是权力依然徘徊在笼子外面的见证。

  二者,酒杯里是惟上是从的影子。对于下属来说,当然要尊重领导,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是领导逼着“替我喝一杯”,还是下属主动请缨替领导喝一杯,这里面都有对权力臣服的意思。试问,这样的人心里想得是什么?自然是让领导喜欢,让自己方便。这样的“替领导喝一杯”的干部多了,是事业发展的危害。我们需要的是刘罗锅这样的好干部。

  三者,酒杯里是水来土掩的影子。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很多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其方向都是好的,怎奈到了下面就变了味道。政策在高层犹如滔滔江水,到了基层就变得“细水难流”了。这种政策执行的肠梗阻现象需要充分重视。

  四者,酒杯里是规避风险的影子。其实,这样的领导干部更是精明的,上级不让喝酒,我虽然上了酒,却没有喝酒。既陪好了来宾,自己还没有直接触犯规定。上级不让大吃大喝,我就上个四菜一汤,只不过这四菜一汤比大吃大喝还费钱。“替我喝一杯”,就把这种风险转嫁给了下属,出了事情自有替死鬼。这也就是为什么领导干部在违规开展工作的时候,把职工推到前面的原因。不是领导不懂法,而是领导太懂法了。

  这种“替我喝一杯”的做派,不仅是权力的唯我独尊,更是和党纪国法唱对台戏。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需要关注,既然能让领导出面作陪,想必这贵宾也真的会是贵宾了,不知道这些上级的贵宾们,部门的贵宾们咋就不知道也让人家替一杯呢?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无所畏惧的原因。

  “替我喝一杯”的酒杯里,喝空了琼浆玉液,斟满的则是党纪国法,一同被下属喝进了胃里。“替我喝一杯”,何时没有下一杯?这需要纪律查处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