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世界最大”马戏棚要拆除 微博热议马戏何以难立足

24.07.2014  12:24

  中国经济网南昌7月23日讯(唐青帅光明)近日,一则微博在热传——南昌“长天百姓大舞台”马戏大棚要拆啦,很多网友跟帖表示该马戏有不少看点值得点赞,记者带着好奇,采访了部分网友,发现很多都是曾获赠马戏艺术节主办方“爱心门票”的弱势群体。

  网友报料

  南昌“百姓大舞台”马戏大棚要拆

  6月24日下午,有网友发微博称,“南昌长天百姓大舞台广场马戏大棚要拆啦”,“‘南昌’的名字不吉祥,高雅文化都‘难昌’,庙会文化就更难难立足”。在微博配图中,一座巨型的马戏大棚“伤痕累累”、满目狼藉。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条微博被博主删除,但随之而来的热议却并没有停止。

  当天晚上十点五分,网名为“吹烟”的网友在新浪也发了一条微博,称“曾经有一场精美的马戏呈现在赣江之滨的红谷滩,我没有好好的珍惜。等我有一天经过那里,那座巨大的马戏棚,却开始在拆掉。那些马戏去哪儿了呢?童话里的故事,大象,飞天的女生,魔法世界里的幻想,还有激动的孩子,担心的姑娘,一声声快乐的呐喊,都去哪儿了呢?”当记者找到这条微博时,该微博已经有上万点击,很多网友评论称,南昌有这样一处马戏表演,能让“老百姓有个好去处,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也利于社会稳定哪,至少不会老百姓不再没事就想到去打麻将赌博吧”,也有网友猜测可能是马戏棚重新装修。

  记者调查

  马戏大棚已破败不堪

  记者来到了赣江之滨——南昌红谷滩“百姓大舞台”的座落地长天文化广场,只见曾在去年举行过轰轰烈烈的“国际马戏艺术节”、可容纳3000多名观众、号称“世界最大”的实景式马戏大棚,如今已破败不堪,大棚前门已经被围挡围住,废弃的音响箱、桌椅、盆景杂乱地散落一地,而大棚外面的帐篷,到处都是大窟窿,一片荒凉。

  记者随后采访了部分网友,大部分网友均表示不知情,提到去年风靡一时的南昌国际马戏节,网友纷纷点赞“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网友还翻出去年的相关媒体报道,称“一年之后的今天,(回忆起)当时的盛景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观众回忆

  感谢“南昌国际马戏节”为慈善公益所做出的贡献

  陈青青,南昌太阳村(全国太阳村爱心教育示范基地)儿童救助中心主任:我们是较早接到南昌慈善总会的邀请函的,说是在南昌红谷滩有一个国际马戏节的表演,而且考虑我们的特殊情况,当时主办单位特别请了几辆大车子负责全程接送。我也荣幸陪同孩子们一起观看那次马戏节,给我的感觉整个表演是震撼性的,平时在电视看到的东西能够身临其境,那是一件幸福而开心的事。对于我们学校那些特殊的孩子们,能观看那样精彩的节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无限美好,是给他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我真诚代表那些孩子们给主办方道一声,感谢!

  贴士:蒋巷太阳村,全国爱心教育示范单位,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无依靠的未成年之女、社会孤儿托管救助等。现有学生近100名。

  韩团长,南昌某社区表演艺术团团长:长期服务于社区文化事业,我深深懂得底层弱势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他们是我们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非常欣慰而感动的是,马戏节能关注他们,免费提供大量的演出,并且专车接送。我负责了一部分爱心汇演的门票的发放,看到一批批社区孤寡老人、一线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的激动与满载而归的样子,我为文化工作者感到自豪!

  南昌市慈善义工协会熊主任:当时主办方找到我们,愿意拿出部分场次做公益汇演,希望我们协助相关单位门票落实。有感于这样的善举,我们就落实了聋哑学校、孤老低保特困家庭、爱心福利院等!让我感动,能有覆盖面如此广的公益汇演,这在南昌绝无仅有的。当时我们的义工们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全程协助那些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老人,帮助他们上下车包括入座离场等,不少人更是主动加入到了维护秩序的工作中,整个演出活动没有出现一例践踏事故。演出效果固然是震撼性的,我们街坊八十多高龄的李爷爷都说可能是一辈子看过最好的马戏表演;而南昌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最能看懂舞台,个个手舞足蹈都好高兴;为南昌创卫立下赫赫战功的环卫工人,更是连竖大拇指!

  小观众陈子豪父子俩:“看完演出,我最喜欢小狗的表演。在场上表演的狗狗有萨摩耶、斑点和贵宾犬。大部分狗的品种我都认识!”当演出结束后,稚气未脱的铁杆小观众陈子豪说。“明天休息,我还要和爸爸妈妈去书店,买几本关于动物的科普书。”陈爸爸不无感慨地说:“我家宝贝从小就喜欢动物,去动物园,喜欢记录动物种类。而那天去看马戏,驯狗表演的品种我们都不知道,他看一眼就跟我们介绍起来,什么习性,名字的来源一清二楚。作为‘教学费’,我带他去书店,买本《野生动物大全》给他。能在玩中学习到,是我们当家长最高兴看到的事情。

  南昌马戏节总策划、总撰稿、总指挥——世界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学者罗光平旅美教授:南昌马戏节成功举办得益于江西南昌各级政府的支持,最大归功于中俄文化交流的大好形势,搭建好中俄两国文化交融的马戏舞台,成为俄罗斯文化融入南昌、江西乃至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搭建了赣鄱文化走向俄罗斯甚至全球的良好平台。

  南昌马戏节总导演——“环球城国际大马戏”导演兼演出总监朱传升:国际马戏节的魅力在于融汇了世界马戏表演经典,极大展示各国文化魅力,达到扩交流、深合作和固友谊的目的。南昌马戏节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独一无二有着吉尼斯纪录的实景式马戏表演大棚的设计,希望有更好的节目在此上演,不断提升南昌文化的软实力。

  行至采访尾声,当记者婉转将微博的消息告诉大家时,众人无不愕然。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南昌国际马戏节不会只是记忆,因为有人会在文化兴赣伟业道路上继续苦苦地坚守,面对将来谁也无法预料,但相信曾经洒下的爱心文明会生根发芽,南昌这座城市会因为曾经的马戏节显得更加生动,因为它真正为百姓而造,真正因文化而生。据悉,南昌马戏节受众人群达到20万人次,其中公益演出5万人次。

  微博摘录

  马戏艺术何以难于立足南昌?

  @媒体评论人刘辉:南昌有过辉煌的马戏时代,如何重整旗鼓,再出江湖?南昌的快速发展与扩张,需要城市的文化跟进,很有必要。马戏作为一种传统文艺,可以增加城市文化品位。目前南昌青少年文化娱乐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与青少年需要,马戏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文化前景。

  @枚庸:刚看到有朋友在谈论红谷滩马戏场地拆除的事,想起前几天在江对面的外洲站看到了,还觉得奇怪,以为是重新装修呢。又记得端午回家,路过一马戏班子,父亲感慨地说,多少年没看过马戏了。这话语里有遗憾,有回忆。再想到自己,的确,马戏已经成为一种在生活里消失很久的东西了。

  @书虫周正旺:昨在赣江边游玩,摩天轮高大巍峨,游人络绎不绝,突然想到不远处还有个马戏棚,记得仿佛是世界最大的实景式马戏棚,今年2月举行的“百姓大舞台”,记忆犹新。匆忙赶过去,现场萧条冷清,破败不堪,已不复当面雄风。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真是让人感慨。

  @浪子12073:马戏艺术,儿时的回忆。我儿子这一代,只怕这样的节目不多了,小规模的,进不了市内,现在看来,这样大型的马戏,也难于在南昌立足了……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蓝忆朵儿:一晃间,时光已走远。童年就像是一盏昏黄的路灯,渐渐长大的我们,已离那些旧时光越来越远,然而有些记忆却一直都在,恰如,曾经年少时,马戏团带给我们的欢乐。憨态可掬的小熊,威武强壮的狮子,骑着脚踏车的猴子,哼着小曲的鹦鹉,还有旋转着的木马……都在经年的梦里,反复纠缠。其实,这宛若童话世界里的一切,都在赣江之滨红谷滩上的马戏棚里一一呈现着。炎炎夏日里,让我们,牵着他(她)的手,一起去看看马戏团,一起去寻找遗失在童年里的快乐吧。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