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成立“爱心工作室”

15.12.2014  14:32

    说起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腊英,那可谓是家喻户晓,12日晚上她结束了“宜春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活动,赶回高安大城镇。因为,13日上午,她成立的“爱心工作室”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一笔大型物资捐赠。13日,本报记者驱车赶往“陈腊英爱心工作室”,见证这一幸福时刻。(记者王欢 文/图)

   因本报搭桥央视,她成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2013年,信息日报联合省慈善总会等单位举办了“最美乡村教师圆梦井冈山”活动,陈腊英老师凭借感人的教学故事和励志的生活故事最终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更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励志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关注。经本报记者牵线,中央电视台记者成功联系上陈腊英老师,经央视报道后,今年,陈腊英老师荣获了2014年度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2013年11月,本报还报道了 “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13年第一批中国基础教育教职员赴日本交流访问。

   成立爱心工作室帮助更多留守儿童

  现在,陈腊英老师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12日晚上,她结束了“宜春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活动,赶回高安大城镇。在外演讲的日子里,陈腊英总能收到她学生的短信或电话,他们盼着陈老师早日回归课堂。

  13日上午,时隔一年多后,记者再次见到陈腊英老师,她还是那个留着齐刘海,扎着马尾辫,笑容满面的“大孩子”。现在的她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好老师,更是一位传递阳光与关爱的人。

  “妈妈,妈妈。”喊陈腊英老师为妈妈的并不是她的女儿,而是她的五年级学生冷千惠和三年级学生冷光泽姐弟俩。因为父亡后母亲改嫁他乡,这对姐弟一直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在半年前,他们还是不爱说话、略显自卑的孩子。但是,经过陈“妈妈”的感化后,记者看到的是一对活泼有礼貌的姐弟。当记者问冷千惠她的梦想时,她坚定地告诉记者,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做一名像“陈老师妈妈”那样的老师。

  为了帮助更多留守儿童,陈腊英在10月底成立了爱心工作室。陈老师告诉记者,每天当这些孩子们离开爱心工作室时,她都会站到门口跟他们说再见,然后孩子们会上前与她拥抱,这已经成为爱心工作室的一个“传统习惯”。

  冷千惠表示,加入爱心工作室后,她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而其弟弟冷光泽告诉记者,在爱心工作室里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四年级的邓瑞琪坦言,在爱心工作室里她收获了友谊。

   受社会各界捐助 盼爱心志愿者加入

  陈老师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后当地镇政府资助了课桌和椅子,并且预付了一年的房租费,电力公司送来了两个书柜,图书馆赠送了200册爱心图书,爱心人士捐赠了学习机一台……

  13日,这个爱心工作室又迎来了第一笔大型物资捐赠,捐赠者刘女士特意从浙江赶到高安。

  踏进爱心工作室,刘女士依次拥抱了守候在这里的冷千惠等三名学生,并向爱心工作室捐赠了100套学习文具。参观完爱心工作室后,刘女士和冷千惠等孩子一同跳起了《感恩的心》等两首手语舞蹈。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感谢陈老师,给了这些留守孩子关爱,培养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并让他们懂得如何将爱传递出去。

  “王记者,你看,这就是我的爱心工作室。现在工作室最缺的就是爱心志愿者,像上周(13日前)因为参加‘宜春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的活动,爱心工作室只得‘歇业’一周。”陈老师告诉记者,她本人身体就不是很好,生病或出差后,这个爱心工作室依然需要有人照应。

  “早上去学校,又拒绝了一个正在校门口‘守着’我的学生家长(一位三十几岁的妈妈)。她因孩子成绩不好,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爱心工作室’来。除了这个星期轮换着‘进场’的王晓峰、陈刚、陈鑫宝等十几位同学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要求加入工作室的‘非留守儿童’家属的请求。”这是陈老师在11月19日写下的陈腊英爱心工作室手记中的一段话,她告诉记者,因为场地有限,爱心工作室容纳不了那么多孩子,所以,她都是尽量照顾真正的留守儿童。为此,她也希望通过本报呼吁更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前来爱心工作室做爱心志愿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