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今年前10月改造近三万平米人行道

24.11.2014  17:10

    道路就像血脉,贯通着整座城市,交织曼延,四通八达。而作为与市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城市基础设施——人行道,不仅是城市的一张“脸面”,同时也是城市环境的载体,是人们出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人行道的美观平整,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品位和形象,更关系到过往行人的安全。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创建“国家五城”的逐步深入,市政建设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区部分人行道大“变脸

  无论走在闹市,还是信步街边,不少细心的人会发现,脚下的方寸之间已改变了模样,破损的人行道焕然一新。“以前,这附近的人行道并不好走,地砖不是破裂就是松动,稍不留神就会被绊脚。穿高跟鞋的女士经过就更别提了,鞋跟卡在裂缝里,拔出来还崴了脚,所以平时大家都不愿走人行道。”在里村涵洞附近经营一家电动车配件店的王老板告诉记者,特别是下雨天会遭遇“水雷”,不小心一脚踩下去就会有一股水喷射上来,溅湿鞋子和裤子。“现在,人行道地砖更换了,出行方便了,城市也更漂亮了。”王老板如是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大部分人行道一直以来为预制方砖,由于历经多年的风雨,加上长期经受行人踩踏和车辆的碾压,不少都已经松动损坏,加之这些砖块吸水性差,到了下雨天,松动的人行道地砖极易积水,行人踩上去就会溅起污水。为了更好地养护城市人行道,市政部门将部分路段破损严重的人行道地砖更换成了透水、防滑性能好的长方形吸水地砖,它不但能减轻道路硬化给我市排水管网带来的巨大压力,还能给干渴的大地“喂水”,有助于雨水回渗地下涵养水源。

  水泥砼人行道使“弹坑”变坦途“以前,广场北路与昌江大道交接转角处的人行道上基本没有一块完整的地砖,有些地方被大大小小的破碎地砖填塞着,看起来就像打着‘补丁’,还有些地方干脆空着,连地基都裸露在外面,给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家住莱顿风情小区的李玲说,每天上班、回家,她都要从人行道上来回好几趟,由于这条路上有很多修汽车的、卖汽车配件的和汽车美容店等等,经常有小轿车、面包车进进出出,以致人行道破损严重。“自从人行道铺设了水泥路面,脚下踏着平坦的路面,心里觉得挺踏实,再也不用挑道儿走了。”李玲表示,如今的昌江大道人行道平整安全、整洁美观。

   提起昔日昌江大道

  两侧人行道的景象,家住远东怡景小区的丁小姐连连摇头。她说,从广场北路与昌江大道交界处往瓷都大桥方向,沿线分布着莱顿风情、新枫园、春天花园等多个居民小区,人口众多。可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地方的居民出行都要与机动车抢道,并非人们不愿遵守交通规则,而是该路段人行道坑洼不平,晴天扬尘,雨天积水,实在难行。“天天都要经过,虽说没啥大事,但小麻烦不断,让人很闹心。”丁小姐告诉记者,铺上了水泥人行道后,车辆对它的破坏减轻了不少,同时,舒适宽阔的人行道也让行人的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改造人行道近3 万平方米

  记者从市政工程处了解到,今年1 至10 月份,该处对城区部分路段进行了人行道整体改造,改造面积28290 平方米,基本采用吸水砖材质。其中,中华北路御窑长廊段人行道改造2300 平方米,胜利路人行道铺设面积约4000平方米,紫晶路人行道铺设面积约1640 平方米,改造里村(通道)人行道吸水砖约2400 平方米,改造公园侧边人行道吸水砖约1700 平方米,改造海峰花园人行道吸水砖约3000 平方米;特别是昌江大道人行道改造,采用了水泥砼结构,并首次采用喷涂工艺,在水泥砼上建构盲道,目前人行道改造面积已完成约9000 平方米。

   记者手记

  城市人行道,顾名思义,就是城市专供人行走的道路,整洁的地砖加上路边的绿化,往往使其成为城市里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可如今的人行道,不仅行人在使用,各种车辆也堂而皇之地“”了上去,地砖被辗压,公共设施遭损坏,不仅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也有损城市的形象。

  如何让人行道真正为民所用,还市民一个畅通的步行环境,让人行道不再沦为“难行道”,值得我们深思。记者以为,除了相关部门的修缮管理之外,更需要全体市民提高认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为创建“国家五城”尽一分心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