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讥笑期望月薪8000元的大学生吗?

03.04.2015  11:44
原标题:华阳杨:该讥笑期望月薪8000元的大学生吗?

人人网毕业季昨天公布的就业调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仍有50.9%的大学生未收到用人单位的就业通知。就业压力不小,大学生们对待遇的期望却不低,在全国调查中,超过四成人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元-10000元,在重庆,这个比例也接近3成。(4月1日重庆晚报)

大学生月薪期望8000元-10000元的现象,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甚至出现了类似“不知天高地厚”的奚落;其实,讥笑期望月薪8000元的大学生才是一种真正的偏颇。

首先,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和“月薪要求”并不是一个概念,“月薪期望”是大学生接受调查时希望的月薪,并不是大学生和用工方签订合同时的“月薪要求”。

这和其它各行各业的人差不多,谁不期望自己的月薪高一点?比若说问卷调查商场售货员,咨询他们的“月薪期望”是多少,他们或者有期望4000元的,或者有期望5000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拿不到这么多就要辞职不干的。

当然也应当承认, 8000元-10000元虽然只是“月薪期望”,可是和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167元相比,确实显得有点不切实际——为什么有超过四成的大学生有这么高的“月薪期望”呢?

我们的高校不是有社会实践课吗?作为高校“锤炼能力、开阔视野”的一门必修课,每年七八月,全国都有数以千万的大学生投身暑期社会实践。可是,有的学校对社会实践也缺少关注,社会实践课随便混混就能得学分,这在很多高校里已“蔚然成风”;有的学校是硬性摊派任务,在社会实践的整体组织、安排上没能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这种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有什么收获?——或者,学生收获的只是会写弄虚作假的社会实践报告而已。

书上学来终觉浅”,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只大学有课程,中小学校也有要求,这本是很好的。可是,有的社会实践划定范围,书面要求太多,不光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有的中小学校社会实践转化成家长的负担——每年暑假结束时,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会到社区,要求社区给自己的孩子盖个章,以表明孩子在暑假期间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假期帮家里到自由市场去买菜,体会一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价,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实践?家里开有饮食店的中学生去洗洗碗,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实践?难道非要划定范围、社区盖章的才是社会实践?

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时间和内容上可以更灵活,校方和企业单位应有沟通,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期间,校方要走访企业单位,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指导。

所以,与其讥笑这么多的大学生“不知天高地厚”,莫若反思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那些流于形式的社会实践,等于把蜜蜂组织起来假装酿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