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有何理由嘲讽支教的女生太傻

23.07.2015  12:28

  真诚而善良是这片黄土地上国人的本质特征,而轻信,具体到个人来说只能说是防范的心理不足罢了。早些年,如果有人被骗,世人谴责骗子的多,嘲笑被骗者的少,或者几乎没有。然而时过境迁,当一个涉世未深的支教大学女生在一火车站被骗时,有网坛的网友竟然不去指责骗子,反而嘲讽被骗者活该,太傻冒。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本月18日,河北某大学一名女生去河南省洛阳市河洛参加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义务支教活动。这本是一个既锻炼人,又能为社会的教育事业做点好事的大能量之举,可谁知该女生出了火车站,却被一个自称是来接她的男子给骗了。骗子的手法非常拙劣,表示:我需要还同事一点钱,需要银行卡转一下,你能否借给我,回去就还你。这位支教女生因为轻信,将银行卡给了对方,结果,骗子黄鹤一去不复返,不见踪影了。

  6800元钱,对于咱一般平民老百姓的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相信警方有能力会及时地帮女生追回被骗的款项,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对此,保持乐观的态度应有必要。除此,替女生惋惜,或者给女生以帮助都属应该,而冷嘲热讽被骗者“活该”,“太傻冒”就太不应该了。

  人有难,必相帮。只要我们人类还存有社会良知,估计一见面便先入为主地把对方当是贼或者是骗子的就不能说是正常的心理。再说,女生到异地去支教,下了车,站在了讲好的见面的地方,看到的又是“联系好了”的人,女生此时此刻把对方看成是接待站的其他同类再正常不过了;还有,见过面之后从此大家都是支教队里的“支友”,一回生二回熟,至少整个假期大家都要朝夕相处,面对这样的“暂时借用”,任何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者又怎么好意思不给对方面子呢?

  基于上述原因,“”应该是对的,而不借,反到是有点不近人情、道理。数十年来,生活中是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方方面面的教训令他们本能地筑起了心理防线,将正常人视为异类,但这一般表现多为成年人。一个从家门再到校门的支教女生她没有那么复杂的经历,她的被骗只能让世人同情,而不是其他!

  我们有何理由要去羞辱这位支教的女生“活该”“太傻”?笔者以为:痛恨各种骗子,可以抱怨变得似是而非的环境,然却没有必要去责怪这个支教女生太傻,太弱智;更没有理由去冷嘲热讽这样的善良、真诚之举。试想,如果一个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互助行为都不为社会理解与支持,势必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更多的冷漠和不信任,如果再有人想从此类事件中“吸取”所谓的什么“教训”,除了会加重人性的麻木不仁外,还能有其他的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