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职到底有多难 女子为找好工作 被骗2.5万元

27.12.2014  14:04

  ■记者 吴凤思

  找工作难吗?在九江找工作也难吗?前段时间,九江一位金姓女子为找工作付2.5万元中介费,但工作却未见被落实。看似一起普通的诈骗案,却有一点值得深思: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交2.5万元值吗?找工作怎么就那么难呢?九江的就业环境又有哪些局限呢?

   新闻提示

  据金女士介绍,今年10月她通过自己的好友大风认识了其表弟兰某,此前兰某曾在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以介绍地铁乘务员工作为由,帮人找工作并从中收取中介费。但考虑到是朋友的关系,所以金女士便付给了对方2.5万元的中介费,但两个月过去了,金女士的工作却依然没有着落,更郁闷的是中介人居然失踪了。

   现象一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工作?

  今年12月,老家在瑞昌的小丽在北京结婚了。这是一个颇不容易的结果,为了成家,她和丈夫双方家庭倾尽所有,再加上两人的积蓄,共花费100多万买了一套房子。为了在北京生存下去,小丽咬牙在某高校附近开了一家奶茶店,白天她去企业上班,晚上就去店里照顾生意,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累成了狗”,但一样还得坚持。

  “即使如此,我也没想过回家。我其实想过,在北京我每天上班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在家里可能只要20分钟;在北京月薪一万都养不起房子,在家里月薪三四千就够了。但是,一想到回家找个单位,一坐一天,过着一眼看到老的生活,我就会觉得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习惯了大城市更开放、更自由的竞争模式,对于小城市里讲人情的氛围,我可能很难适应下去。”小丽说。

  小丽的好朋友伍晶,也在体会这种"受气"的生活。“我以前在沿海一家企业工作了两年,虽然那是一家家族企业,当老板的都是一家人,但企业理念却很先进,只要你认真干,就有晋升的机会。”两年前,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伍晶回九江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环境的落差让她很失望。“在小城市工作,感觉人的性格都被磨平了,有想法、有创意都没用,关键是会说话。而且,没有背景,不肯花钱,那就啥好处都轮不到你。早知如此,宁肯不回来。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的今天,国家不断呼吁,鼓励大学生到二线、三线城市工作,并配备各项优惠政策,想为中小城市吸引人才。而且,大城市房价高涨,生活成本剧增的现实,本身就导致“北漂一族”萌生了回家的想法。但现实是,家乡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他们缺乏足够的信心。

   现象二

   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能否吸引到优秀人才来就业,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作为三线城市,九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公认的宜居城市。那么,人才们愿意来九江工作吗?

  市人才就业中心门口,小吕正对着招工信息栏叹气。他就读于省内某重点高校文科专业,明年就要毕业了,想到九江人才中心看看都没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大受打击。“你看这里,一家纺织企业,一线工人月薪4000元以上,包吃住,高级工人月薪都5000元了。而需要文化水平的工作基本找不到,就算有,月薪就2000块。”吕文说,他还是打算到外面去看看。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文章《中国就业出现的新迹象新问题》。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就业出现的新问题主要有:农民工找工作容易,大学生就业难;青年人就业容易,中年人就业难;在东部大城市找工作容易,在中西部小城镇就业难。

  如今,很多大学生自嘲说,读了这么多年书,一毕业月薪只有两三千,还不如去搬砖。虽然这里面有发展潜力和额外福利等隐性问题,但一些三线城市薪资待遇低、晋升机会小、不重视能力而重视背景等问题,确实打击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现象三

   他们为什么要花钱买工作?

  金女士之所以愿意花大价钱买工作,很可能是因为她没法通过正常渠道找到好工作,或者,她认为只要花钱,并且找到有面子的人,就可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如果大家都可以通过公平的渠道找工作,是不是就会少一些金女士这样上当受骗的人呢?

  去年底,小周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某县政府机关工作,刚来时领导对他说:"你们这批人没赶上好时候,八项规定虽然是好事,但基层公务员的福利基本没有了,日子会过得苦一点。"一年后,小周深刻体会了领导的这句话。"当年为了考上公务员,我前后花了2万多块参加培训班,现在我月薪3000左右,就算一个月能攒1000元,那也要3年才能赚回考试的成本,更别说结婚养孩子买房啥的了。"

  小周说,他有朋友在沿海当公务员,月薪是他的2倍。即使是在内地当公务员,也会有加班费等正常补贴,但他们单位连加班费都不发。更可怕的是,身为赣州人的他在本地没有人脉,想升职更是遥遥无期。

  如果说公务员还是体制所限,那其他行业的这一问题恐怕更为突出。九江人赵晓齐今年研究生毕业,因为未婚妻在本地,所以他无奈选择了回家工作。按理说,头顶着名牌学校研究生的帽子,在九江应该算是个香饽饽,他也很轻松地就在我市某高校谋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没想到,刚干了一个月,他就差点撂挑子了。

  "当时说好了第一年是试用期,月薪2500到3000元,结果第一个月工资七扣八扣,只发了1600块。我去找财务说理,对方只回了一句:他们都是那样的。"赵晓齐对此很是不满。

  "研究生文凭只比本科生每月多发30块钱,那别人还深造什么?"赵晓齐还发现,无论你干好干坏,教学是否认真,平时在待遇上根本体现不出来。这也导致他们学校人员流动性很大,许多年轻人干不到一年就走了。

   评论:

   找工作是一个逆命题

  为什么说找工作是一个逆命题呢?因为它是一个双向选择题,它不仅要求就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更要随着这个社会趋势做出选择的导向。

  如果我们的原命题是找工作难,那么我们的逆命题是什么呢?是招工难?还是?

  在经济发展大跨步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都表达过这样的愿望:要让人才进得来,也要让人才留得住。或者:只要来九江就业,就能来九江安居乐业。

  九江也不例外。可以说,九江近些年下大力气开展人才工作,至少在政府层面打造了足够的条件。

  “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心伤了。”赵晓齐认为,受三线城市的条件所限,九江的单位或企业确实不可能提供沿海城市那样的薪资待遇,但年轻人工作也不光是为了钱,如果有好的就业前景和晋升机会,他们一样愿意扎根干下去。

  “很多年轻人本来很有干劲,结果身边都是一些懒散的人,甚至有人整天不上班还能拿工资,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有雄心的人也会堕落下去。因此,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理顺人才晋升机制。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来九江这样的三线城市工作。”赵晓齐说。

  伍晶则认为,必须改变“唯背景论”的思维。“九江这样的城市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就业者基本都是本地人,很多时候都是人脉广的人好办事,这也是外来就业者比较厌恶的一点。因为没有人脉,许多外地人总是拼不过本地人,所以他们宁肯到别的地方去。如果一个城市只靠本地人发展,那自然会缺少许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