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戏生活更精彩

06.02.2017  14:31

  1月10日,对赣南人民来说,是幸福的。这一天,首届文化惠民周的余味未尽,第二届文化惠民周的“文化大餐”又开始“烹制”。

  从赣南采茶戏到“非遗”精品展,从赣州好声音到百姓大舞台,从送戏下乡到全民读书,一场接一场的“文化宴会”再现城乡,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文化惠民周是赣州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今年该市将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多种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提升老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搭建文化惠民舞台

  1月10日,赣州第二届文化惠民周活动在该市中心城区黄金广场启动,各县(市、区)的相关活动同步跟进。

  文化活动实现城乡同步,关联着赣州市稳步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苏区振兴为契机,该市全面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探索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路径,提升各地文化基础设施。寻乌县南桥镇古坑村在中宣部的帮扶下,建起文化广场、戏台、凉亭和宣传长廊等,每到节假日,这里是欢乐的海洋。

  推动市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完成赣州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的选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市群艺馆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市图书馆建成客家主题图书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推进,为文化惠民品牌推广搭起了舞台。

  到目前,赣州市283个乡镇均设有综合文化站,3460个村、349个社区80%以上建有文化活动室(中心),有农家书屋3515个,公共文化资源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共建共享。同时,在全市扶持和培育了2000多支基层文艺宣传队和117个农民业余演出团体,以采茶戏、三字歌、兴国山歌、诗词楹联等艺术形式,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定制精品文化“菜单

  兴国山歌剧《老镜子》是今年文化惠民周活动的重头戏。《老镜子》以兴国籍烈士遗孀池煜华一生苦守丈夫归来为题材而创作,是全省文艺创作繁荣工程项目之一。

  近年来,该市实施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剧目奖”;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获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该戏男主演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同时,融合地方特色、民俗民间、现代都市等因素,打造出一批与时俱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如于都长征源合唱团巡演大江南北,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为让精品走向大众,赣州策划了文化惠民周等活动,将精品艺术节目、优秀社区艺术节目和合唱节目在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中展演,为开展多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做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岁末年初,民俗展演、原创舞剧展演、赣南采茶戏展演等相继走上文化惠民周的舞台,老区赣南“软实力”释放出振兴发展的新活力。

  全民共享文化“大餐

  文化惠民周活动能实现常态化推进,与赣州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分不开。

  近年来,赣州依托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平台,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精心配置“文化套餐”,公共文化活动更受百姓欢迎。仅2015年,全市开展送戏下乡1154场次,观众91.04万人次;乡镇自办文体活动622场,参与人数达61.8万人次。

  特别是在首届文化惠民周活动期间,开场没有领导讲话致辞,直接把舞台和时间交给演出人员和现场观众。2016年,该市还协助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中国音协文艺志愿服务团、中国摄影家协会文艺志愿者小分队等,走进于都、寻乌、瑞金等地,开展系列主题演出活动,为赣南儿女送来了赏心悦目的文艺节目。

  与此同时,赣州市还大力实施“农家书屋+电商”工程,将两个平台有机融合,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版,开拓出一条文化惠民、富民的新路径。如今,老区赣南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已成城乡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