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把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把岗位送到社区

31.12.2013  09:47

  市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为了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构筑多形式、多渠道交流平台,切实为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就业群体提供就业帮扶,我市人社部门把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把岗位送到社区。今年,我市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同时,举办了“春风行动”、“校企对接”、“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招聘会,搭建民营企业用人服务平台,切实解决百姓就业创业难题。

  多举并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我真的很感谢社区,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家住东湖区青山南路社区的文学红,每天只需要10分钟就能走到上班地点——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这份工作是社区帮他找到的。

  因患有先天疾病,文学红行动不便,正是这个原因,令他找工作屡屡碰壁。“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我如果不上班,生活就更困难了。”文学红告诉记者,家里最大的压力来自女儿的学费。正当文学红在为女儿的学费发愁时,社区居委会来到他们家中开展住户信息登记工作。“我跟他们说了家里的难处,社区工作人员让我放心,说会想办法帮我解决工作问题。”不久,社区就来通知文学红帮他找到新工作了——到樟树林文化公园当保洁员。

  一周后,社区又帮文学红的妻子在附近超市找到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现在我和我爱人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了,家里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文学红说,“因为走路不方便,我以为自己找不到工作了,没想到社区帮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青山南路社区干部漆小英告诉记者,在青山南路社区,有30多名像文学红一样家庭困难的居民通过社区牵线搭桥,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在我们社区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和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的客服部经常有联系,他们有合适的岗位就会通知我们。我们社区有些下岗失业人员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些身体不是很好,他们都有在家附近找工作的需求,我们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也很开心。

  今年53岁的老司机胡根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也重新“上岗”了。今年5月,胡根水因身体原因辞职在家养病,病愈后因年纪大难以找到工作。南昌晚报的记者得知情况后,立即将胡根水的情况告知要招司机的江西斯环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工作人员和胡根水联系后表示可招聘他为司机,月薪2500元,包工作餐。“真的感谢南昌晚报,不然我不知道何时才能上岗,如今又能开车了很开心。”胡根水说道。

  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

  同样,面对2013年“最难就业年”,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机械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张小兵在广东工作几年后,选择了返乡创业。2013年4月,张小兵辞掉在广东的工作,在安义县农业龙头企业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起了一名机修管理员。保障农机的正常运作和零件补给是他的日常工作,对于每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张小兵十分满意。他说:“这里挣钱不比广东少,农村的生活节奏也比较平缓,平时还能参加培训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充实。”绿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正朝着机械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农村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正积极提供优良的环境和待遇,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农村创业天地。

  据悉,为了帮扶百姓就业创业,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多次“送岗进校园”、“送岗进社区”、“送岗进军区”活动。据统计,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17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18.9%,城镇就业率达到94.6%。市总工会帮扶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也很大,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前景很好,很多大学生改变了思路,突破了以前的就业思维定势,在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也许更大。

  记者 林潇